• 48阅读
  • 0回复

中条山麓访蚕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16
第2版()
专栏:通讯

中条山麓访蚕乡
阳城县岩山大队的社员说:养蚕是件好事情,男女老少都能行,时间只要个把月,就顶一季好收成。
岩山——是一个素有蚕乡之称的普通山庄。这是山西省阳城县董封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连续四年来蚕茧产量在全省生产大队中占居魁首。
一个雨后的清晨,我们到这里访问,看见无数男女青年挑着沉甸甸的桑叶从梯田里、沟岔间,沿着山间小道飞快地向村里走去。尽管山陡路窄,汗流浃背,但是他们仍然欢声阵阵,笑语朗朗。党支部书记上官玉魁告诉我们说:“这种繁忙劲,是落实生产责任制以后出现的新气象”。
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威力,在蚕乡表现得很明显。我们到社员上官玉翠家访问时,热情的主人把我们请进蚕室,只见三间大的屋里,三四张苇席大的蚕架,上下两层,布满了银蚕。撒上桑叶,万头钻动,蚕食桑叶声沙沙作响。主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连连对我们说:“看,这蚕长得多好!”
现在养蚕讲科学,蚕农在养蚕前的一个星期,都把蚕室打扫一遍,洒药消毒,糊上新窗纸,挂起门帘,蚕室里还挂起了温度表,不仅蚕室要保持一定的温度,而且要掌握住一定的湿度。许多蚕农还把行李卷搬来,晚上就在蚕架下面的地板上宿身,以保证对蚕按时进行喂养。这个大队实行“大概工”那几年,全队蚕茧产量只有三千五百来斤。三中全会以后,养蚕实行包产到户,去年上升到三万多斤。
养蚕在岩山大队已成为社员致富的一条可靠门路。每年春、夏、秋各养一次蚕,每次只用一个月时间。因此人们总结说:“养蚕是件好事情,男女老少都能行,时间只要个把月,就顶一季好收成”。去年这个大队仅养蚕一项收入就达到五万六千多元。户均212元,人均62.5元。女社员李小雪,全家八口人,上有八十岁老人,下有一对四岁双胞孩子,常年不能下地劳动,欠大队200元钱。去年她春、夏、秋三季养蚕共收入700多元,加上她丈夫和女儿的劳动所得,还清了欠帐,还余二百多元。我们来到女社员张引娥家的蚕室,看见银蚕已经变成了白茧,象颗颗明星缀满了簇架。今年,这里遇到了多年来少有的大旱,桑叶小,水分少,给养蚕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里是个高山缺水区,人畜吃水都成问题。队里实行定量供水,每人三天只能得到一桶水。张引娥一家三口人,自己舍不得洗,舍不得喝,干旱严重那几天,她们一家人宁愿自己啃干粮,每天都要省下多半桶水,洒在桑叶上喂了蚕。人们赞美“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我们赞美春蚕精神,更敬佩育蚕人。
本报通讯员 刘德祥 李锁江 本报记者 李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