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让世界看到马可·波罗的形象——访《马可·波罗》影片的编导和主要演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17
第7版()
专栏:

让世界看到马可·波罗的形象
——访《马可·波罗》影片的编导和主要演员
本报记者 陈有为 张启华
“普隆蒂——摩托雷——阿齐昂奈!”
在长城八达岭、颐和园和内蒙草原拍摄《马可·波罗》影片外景的现场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位头带白色遮阳帽、个子高高的意大利人的喊话。他向中外演员讲解分镜头的场景,要求他们深入体会剧情和角色的内心世界,有时还亲自一遍又一遍地做出示范动作。等到一切就绪以后,他象一个战地指挥员那样,用意大利语发出果断的命令:“准备——机器——开拍!”
这位意大利人,就是《马可·波罗》影片的导演蒙塔尔多。虽然他不过五十开外,却已有过三十年的电影生涯。他当过演员,导演过好几部具有社会意义的题材严肃的成名之作,于今成为意大利影坛新现实主义流派的一名杰出代表。
在拍摄现场采访时,我们曾同蒙塔尔多先生进行过多次交谈,从他那里了解到拍摄这部影片的意图。
“马可·波罗是个商人,而不是殖民者。——蒙塔尔多说——他当时还是个青年,富于幻想,渴望了解奇迹。作为一个旅行家,他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带来了和平与友谊。他了解中国,也爱中国,成了中国人民的朋友。现在世界上都在关心中国,想了解中国。我们要通过影片让世界上的人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明,也希望他们以马可·波罗当年的和平友好的精神来对待今天的中国。”
蒙塔尔多先生告诉记者,这部影片拍成之后,将和世界上二、三十亿的观众见面。作为影片的导演,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为了把这部情节丰富、场面壮观、难度很大的片子拍好,他们物色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或表演才能的电影工作者。其中包括曾经两次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摄影师德桑迪斯,为30部影片设计过服装的服装师萨巴迪尼,好莱坞电影明星伯特·兰开斯特和近年来在美国百老汇舞台上初露头角的青年演员肯·马歇尔,英国的著名戏剧演员吉尔古德和埃里奥特,还有日本的青年演员石田纯一。至于中国演员,他们曾于前年从北到南走访过我国的许多城市,从亲自会见的三百多名影剧演员中挑选了二十多名适合于扮演主要角色和配角的人员。
在内蒙锡林郭勒草原上的拍摄现场,我们见到了扮演马可·波罗的肯·马歇尔。他今年才27岁。黄褐色的头发,白晰的皮肤,眼里常常闪烁着一种对周围世界感到好奇而力求探索的眼光,身上穿着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的深绿色长袍。虽然他是影片的主角,却给人以十分平易、朴素而亲切的感觉。在拍摄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尼可罗、叔叔马太奥初次进入蒙古地区,受到蒙古族酋长贝克托欢迎的场面之前,我们亲眼见到他携带一包糖果,挨个儿分给在场的上百位蒙族演员,以表示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据说,他在纽约主演过一部名叫《西城的故事》的歌剧。内容描写一个白人青年同一个波多黎各少女的恋爱悲剧,曾经轰动一时。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被意大利制片人一眼看中,认为他的外貌、眼神和表情很适合于扮演马可·波罗的角色。我们的话题从历史上的马可·波罗谈起,又问到他扮演这个角色的感想。
马歇尔说:“我很喜欢马可·波罗这个人,他热情、聪明、善良,具有美好的感情。我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就知道马可·波罗,但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一天扮演这个角色。在意大利、摩洛哥拍片时,置身于十三世纪的世界,简直恍如隔世,不可思议。现在又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一切,就象当年马可·波罗初临中国时那样感到新奇,中国人民热情、朴实,又很友好,我喜欢他们。”
影片中元世祖忽必烈一角,是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英若诚扮演的。他早在五十年代就曾在老舍的名剧《茶馆》和《骆驼祥子》中参加演出,后来在《白求恩》影片中扮演过白求恩大夫的翻译。最近,他刚刚完成了影片《知音》中袁世凯一角的演出,就来到内蒙古草原。意大利的服装师和化妆师,用两个多小时为他作了精心的打扮,使他再现出七百年前中国元代皇帝的形象。
在一个彤云密布的下午,我们观看了忽必烈统率蒙古骑兵去平息部将叛乱的拍摄场面。在几百名穿着古代战袍、跨着战马的蒙古战士的追随下,英若诚身穿皇袍、头带金盔,象雕像一样凝立在三米高的战车上,挥师前进。七八百米开阔的草原上,只听得马蹄声、盔甲铁片的摆动声和战旗迎风飘拂的哗哗响声。在场的中意双方摄制人员和无数从远处赶来参观的影迷们,都为这个威武雄壮的场面叫好。卸装以后,英若诚对记者谈到了他对演忽必烈这个角色的看法。他说:“忽必烈是个复杂、矛盾、存在着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既有侵略残暴的一面,也有实现中国统一的历史作用。演这样的角色,不能脱离他的时代和历史地位。既不能美化,也不应丑化。我要把忽必烈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来演。”
就在观看忽必烈进军的场面时,我们结识了最近专程从意大利赶来的制片人拉贝拉先生。他从前当过记者、历史学教授,写过不少电影剧本,现在是闻名国际的电影制片家。
“您能谈谈摄制这部影片的想法吗?”记者问他。
“《马可·波罗》影片的象征意义在于了解中国和对中国友好。当年马可·波罗拿了忽必烈颁发的通行证走遍中国,而今天马可·波罗的名字本身,成了我们意大利人在中国的通行证。我们这部影片经过了三年的准备,得到了中国文化部和中国影片合作拍摄公司的帮助,现在顺利开拍了。在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威尼斯之后,他有一天看到海鸥在天空飞翔,梦想着将来重访中国,但是他的梦想没有能够实现。我很高兴,能够和蒙塔尔多一起,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使马可·波罗重新回到了中国。”
是的,把马可·波罗的形象搬上银幕,让全世界通过马可·波罗的事迹来了解中国,这是中意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相信,不出一年时间,人们就能在银幕上同这位七百年前向西方打开东方窗户的伟大旅行家见面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