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从争夺大陆石油公司看美国企业的“兼并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17
第7版()
专栏:

从争夺大陆石油公司看美国企业的“兼并风”
史达为
为收购大陆石油公司而展开的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兼并战”,目前已告一段落。
8月5日,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击败了竞争对手,获得对大陆石油公司的控制权。杜邦公司已宣布出资74亿美元购得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大陆石油公司的大部分股票。在此之前,早就有意吞并大陆石油公司的最大的饮料公司西格拉姆公司和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飞马石油公司都先后参加了这场角逐。三大公司争相加码,使大陆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短短的一个月内,每股从50美元涨到120美元。
这场“兼并战”就象一剂兴奋剂,使一度不太景气的华尔街股票市场一下进入狂热的状态。七万个大陆石油公司的股东,被眼花缭乱的叫价搞得不知所措,股票投机商们则乘机买空卖空,企图大捞一把,专门从事合并事务的律师们更是忙作一团。紧张、激烈的“兼并战”也使美国其他大公司大受刺激,它们大量筹集资金。虎视眈眈地盯着股票市场,寻找吞并的对象。
围绕着大陆石油公司而展开的这场“兼并战”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它是今年在美国出现的企业“合并热”的一个突出表现。1980年价值2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合并只有两宗,而1981年价值20亿美元以上的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企业合并已有七宗。1981年上半年,美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合并共有1,200宗,总价值达到357亿美元的空前高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0%。
美国企业合并之风大盛,是有原因的。近年来,股票市场持续衰退,使很多股票的价格原地踏步,而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却使企业固定资产和资源的价值大大提高。这就使得股票的价格越来越不能反映它所代表的企业价值。以大陆石油公司为例,去年春季它的股票价格每股仅50美元,而实际价值估计是这个数字的三倍。由于基本建设的费用越来越高,兴建企业往往不如购买现有企业合算,而且,能源价格从长期趋势看必然要上升,所以象大陆石油公司这样又有石油,又有煤的公司,在当前就成为争夺的对象。
在美国经济长期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企业的利润率从1965年的15.8%下降到1979年的9%。不少企业纷纷寻找更加有利可图的新的投资对象,以求提高利润率。另一些企业则企图通过控制同自己生产有关的企业,以改善自己的地位。杜邦公司的化学产品的原料大多来自石油。它由于没有掌握稳定的石油来源,已经在同其它两大化学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它在这场“兼并战”中拚命争夺,生怕大陆石油公司落入他人之手。
里根政府执政以来,一再鼓励扩大企业规模,反对过多的政府干预。司法部长史密斯一次在谈到“反托拉斯法”时说:“生意大并不一定坏。”主持司法部反托拉斯工作的官员也讲了不少鼓励企业合并的话,说企业“合并乃是资本市场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他的领导下,政府连续放弃了几起对大公司违反“反托拉斯法”的起诉。当这次“兼并战”正值难解难分之时,白宫在内阁会议之后,于7月30日宣布取消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违反“反托拉斯法”长达六年的起诉。事隔两天,有违反“反托拉斯法”嫌疑的飞马石油公司就把对大陆石油公司股票的收购价从每股105美元提高到115美元。现在,司法部已经宣布杜邦公司和大陆石油公司的合并并不违反“反托拉斯法”。里根政府的这些做法,助长了美国企业的合并之风。
为了在合并风中争取主动,各个公司纷纷向银行借贷。华尔街的信用贷款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50亿美元。这些钱足以收购美国最大的三家汽车公司和一个大的石油公司。这使本来已经很高的利率更加无法控制。不少企业还向欧洲金融市场借贷,大量欧洲货币流入美国,使美国政府企图控制银根和通货膨胀的努力变得困难。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无力借贷投资纷纷倒闭,或被他人吞并,从而加剧了失业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