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澳新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18
第7版()
专栏:连载

澳新之行
周而复
一、岩石——澳大利亚诞生地
从如林的摩天大厦的市区到亚各逊港的小湾,象是由现代化的大都市到了十七世纪的乡村小镇。
这个偏僻的乡村小镇名叫岩石。我们走进去,还看到残留的巨大的岩石层,一条幽静的马路,行人稀少,连汽车也很少。古老的房屋保存下来了,一般只有两三层,大半是砖木结构,建筑风格显出英国的影响,有的房屋是长方形石块垒起来的,十分坚固,厚实典雅。商店不大,只是一两间门面,饭馆也不大,墨绿色的门,墨绿色的玻璃窗,挂着红丝绒的窗帷。
街角上有一幢石砌的房子,看上去特别牢固,窗户开的比一般的房屋高,我站在窗户下面,正好窗户在我的头顶上面。窗户上装着铁栏杆,有手指粗细。我望着这幢房子感到不寻常,陪同我们去参观的外交部官员傅赛斯对我说:
“这里面当年是住罪犯的……”
他一句话把我带回到遥远的过去。
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失去了殖民地,而泰晤士河上那些监狱船里人满为患,需要在海外寻找一个地方安置那些被判处流放的罪犯。澳大利亚正是一个理想的地方。于是一个由阿瑟·菲利普率领的11艘船只组成的舰队载着736名囚犯来到澳大利亚,他就是英国委派的新南威尔斯殖民地的第一任总督。1788年1月26日舰队在亚各逊港登岸,在岩石这个小镇居住下来。
菲利普给这个港口定名为悉尼湾。当地的土著居民手里拿着棍棒和石头,发出怒吼,反对白种人到来,可是拥有现代武装的菲利普不理会愤怒的抗议,硬是挂上英国国旗。
在悉尼湾,完全依靠男女犯人艰苦的劳动开荒种地,生产粮食,劈山伐林,建筑房屋,把荒凉萧条的景象逐渐改变过来。矗立在我面前的那一座坚固的牢房也是犯人建造的,然后他们自己住了进去,门上加了大锁,只有他们劳动的时候,才能瞅一眼悉尼湾的大自然风光,呼吸那含有盐味的新鲜的海上空气。
英国先后共送来了十多万犯人,既减轻了英伦三岛的负担,又给澳大利亚送来了无偿的劳动力,加上随之而来的众多的自由移民,使这里的人口从1820年的34,000人,五十年后,增长到一百六十多万,现在则达到一千四百三十七万多人。
悉尼湾已不再是小小的港湾,成了现代化的大都市。初到悉尼的人,还以为到了欧洲的什么城市,澳大利亚人总喜欢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欧洲一个放错了位置的部分。
岩石这个小镇是现代化悉尼的婴儿时代。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存古老的时代风貌,特别派泥瓦工修复了岩石镇的原来样子。我们走在幽静的街道上,看不到一个土著的居民,但我们看到土著人的艺术展览。
土著居民有繁文缛节的礼仪和丰富的神话。他们的雕刻和舞蹈受到人们的赞赏。但我特别喜欢他们的岩石画和树皮画。许多国家的劳动人民都有优秀的石雕传统。我在印度看到一座庙宇是在石山上开掘成的,在约旦看到过在石山上开辟出的一座城市,至于石窟,就更多了。可是树皮画保存下来的却不多。在岩石这个小镇我看到许多树皮画。树皮剥下以后,弄平,晒干,在上面绘画。画面虽不复杂,构思相当巧妙,远远望去,所绘民间传说和故事,形象相当逼真,留下了过去时代的见证。
(待续)(附图片)
澳大利亚诞生地——岩石一条街,这里的建筑一般只有两三层,大半是砖木结构,商店也不大,只一两间门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