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澳新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19
第7版()
专栏:连载

澳新之行
周而复
二、本迪戈的金子
我们住进本迪戈汽车旅馆的时候已是下午五点光景了,按照原定日程安排,明天早晨才开始参观。可是本迪戈主人当中有一位胖子,名叫利尔,他热情地欢迎我们现在就去看看本迪戈,而且主动提出愿意当我们的向导。利尔火样的热情感动了我们,使我们没法不接受他的邀请。
一百三十年以前,本迪戈和巴拉腊特发现金矿的消息传遍了世界。淘金者从四面八方涌到本迪戈来。整个悉尼市连蜡烛和肥皂都难以买到,因为工人淘金去了。
从国外来的人更多,有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美国人、德国人,还有中国人。据说当时七个外国淘金者当中就有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当中大多数是广东人。广东人叫本迪戈是大金山,也叫做新金山,在这以后美国发现金矿的地方便叫做旧金山了。
1851年澳大利亚人口只有40.5万人,随着淘金的发展,十年以后人口激增到74.1万人。
我们去参观的金矿在本迪戈镇上,名叫中央地波拉金矿。这更保存了1851年开采时的情况。矿井就在院子当中,井下金矿一层有二三米高,这口井一共有22层,有七十多米深。矿井附近有黑暗的铁匠间,简单的工作间。朴素的展览室,里面陈列着矿灯,开采工具,过滤金子的筛子,称金子分量的天平秤,一边放着一小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据说,本迪戈金矿最多一年开采过12万两黄金。
本迪戈金矿多数不是埋藏在沙积矿床里,也不是埋藏在硬石块里,而是水流冲刷聚集而成的。最初发现金矿的时候,俯拾就是,毫不费力。在矿井里采矿的只是一部分人,群众性的淘金是在本迪戈镇子外边。
镇外十分荒凉,野草丛生、蚂蚁结队,垃圾成堆,到处是长方形的坑和圆形的坑。我好奇地站了下来。利尔走到我的身边,指着长方形的坑对我说:
“这是英国人和欧洲人挖的坑,这长方形坑里还有个小圆坑,往下一淘,就是金子……”
他脸上浮着笑容,仿佛从小圆坑里看到黄澄澄的金子了。他拉着我的手,走到一个圆形的坑前面蹲了下来,赞赏不已地告诉我:
“这是中国朋友挖的坑,比长方形的好,不易塌陷,挖的也深,淘的金子比长方形的坑多。中国不但是有古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过去科学技术也很发达,淘金的本领比欧洲人还要高强。”
华人在本迪戈和澳大利亚朋友共同淘金,共同生活,劳动了一辈子,吐出了最后一息,共同埋葬在一处。我参观了本迪戈公墓,那已是暮色苍茫了,走到静悄悄的墓地,墓碑对着墓碑,在澳大利亚人的坟墓旁边,有台山县均和里徐咏雷之墓;在华人宁邑月明村阿常雷公之墓的后面,有澳大利亚人的墓。他们生前是朋友,死后还是近邻。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
淘金热虽然过去了,华人还是和澳大利亚人一同工作一同生活。欢迎我们的华侨当中,有位穿着一身黑色西装的老人,姓雷名维顺,广东台山人,今年81岁了,可是精神矍铄,他曾是澳大利亚铁矿冶炼公司的工作人员。利尔是他要好的澳大利亚朋友当中的一个,他们之间的关系如胶似漆。
现在,淘金的热潮虽说过去了,可是余波却不小,不少人相信大金山到处有金子,就看你的运气。于是大家都盼望命运之神来叩自己的门。因为本迪戈的金矿多数是水流冲刷聚集而成的,一场大雨过后,居民纷纷到山口去找,有时真的拣到金子哩。本迪戈的居民欢喜把住宅建筑在山坡上,这样雨后不用上山去寻,说不定金子会自动流到自己住宅的旁边,俯拾就是了。
一百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寻找金子,诚如莎士比亚所说的:“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高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
金子诚可贵,但我从利尔和澳大利亚朋友身上发现比金子还要贵重的东西:友谊。不管金矿有多少,总有一天要采完的。“友谊之矿”却无论如何也采不完。金子花光了,就没有了。而友谊是永存的。它不是比金子更可贵吗? (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