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毛泽东论鲁迅》发表的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19
第8版()
专栏:

《毛泽东论鲁迅》发表的经过
唐天然
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会上,毛主席曾发表重要演说。演说的记录稿后来流传极广。在所有版本中,都署有一个名字:“大汉笔录”。但是,该文发表四十多年来,“大汉”到底是谁,发表的经过怎样,人们都还存在疑问。
有这样一种说法:记录稿最初发表于钱杏邨同志在上海主办的《文献》1938年11月号;“大汉”的署名,也是编者所加,取当时我大汉民族全民抗战这样一个意思。
但是,经过查考,上述说法不确。一、此稿最初发表于胡风同志在武汉主编的《七月》1938年3月号,比《文献》早八个月。二、《七月》发表时,正文虽署名“大汉”,封里目录却署“大漠”(“漠”和繁体的“漢”字形相似)。且从当时武汉其它报刊可证,“大汉”实系“大漠”之误。
去年,我开始了寻找“大漠”的工作。虽然几经周折,终于在一些老同志的帮助下,找到了该文的笔录者——汪大漠同志(现为水上运输高级法院筹备组负责人)。最近,他向我回忆了笔录整理和发表《毛泽东论鲁迅》的经过。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刚刚爆发,二十一岁的汪大漠便从成都投奔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起初分配在红一军团宣传队,很快又转到陕北公学,为第一期学员。入学不久,正值鲁迅周年祭日,成仿吾校长请了毛主席来演说。
纪念会是在一间大屋里召开的,参加的人并不多,由成仿吾同志主持。汪大漠同志说:“我本来坐在后面,毛主席开始演说后,我因为眼睛近视,又怕听不清,便跑到了第一排,那时坐的是长板凳,也没有固定的座位。我仔细地听,认真地记,就把毛主席的讲话笔录下来了。”
在陕公学习不过三个月,汪大漠同志就被分配到中宣部的文化训练班继续学习。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训练班组织学员访问了延安的一些群众团体,汪大漠同志都作了札记。1938年2月,训练班结业,他分配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准备去《新华日报》社工作。但很快形势发生变化,武汉告急,党的机构准备往重庆搬迁,就把他介绍到南昌去了。后来他又转到新四军,去到了敌后。
在等待分配的短暂时间里,汪大漠同志便把毛主席演说的记录稿和一些笔记进行了整理,一并交给了《新华日报》社的吴敏同志。其它的访问记很快发表了,而这篇记录稿,吴敏同志退给了他,并作了解释:“因为是中央领导同志讲话,未经本人审阅,不便刊登。”汪大漠同志说:“我随即寄给了《七月》,还附了短信。很快,胡风就把它发表了,而且放在了第一篇的显要位置。我想,《新华日报》是党的报纸,比较慎重;《七月》是一般性文艺刊物,考虑不多。胡风因为看到是毛主席的讲话,又是论述鲁迅思想的,他就立刻发表了。”汪大漠同志谈到这里,我插话说:“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胡风同志对毛主席和鲁迅两位巨人是很崇敬的。发表这篇讲话,也是他的一个贡献。”汪大漠同志颔首赞同:“他不刊登,这篇文献也就湮没了。”
汪大漠同志告诉我,文章刊出后,正文的署名误印成“大汉”,他是看到的,但并没有去信更正。以后,他很快转到敌后,也无法和胡风联系了。因此他和胡风并未见面,胡风也并不知道汪大漠是谁。
关于记录稿本身,汪大漠同志一边翻阅《七月》,一边回答我的提问:“文章的题目是我拟的,并非胡风所加;文前的引言,编者也一字未易;因为在国统区发表,故用了‘毛泽东先生’的字眼;稿中说鲁迅是中国现代的圣人,原话如此。总之,记录稿可能有遗漏,但绝无随便增添的。”他又说:“在延安可惜没有及时整理;后来到武汉整理出来了,也无法送给毛主席审阅了。不过,发表以后,在武汉的中央首长总会看到的,好象并没有提出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