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0
第5版()
专栏:

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刻
杨国宇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以后,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我党的推动,国民党不得不同意与我党联合抗日。我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在1937年8月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将在陕甘宁边区红军的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115、120、129三个师。129师由刘伯承同志任师长。稍后,邓小平同志任政委。
面临这一转折,很多同志思想上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我当时在司令部工作,对改编之事早有耳闻。我和同事议论过:“改编后,谁来领导?国民党会不会借机整我们?”
这些想法,并不是杞人忧天。刘伯承师长见我心情忧郁,就问:“你是不是也想不开了?”我讲了我的疑虑后,他说:“我们名义上叫八路军,实际上还是红军,仍然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军队。”师长还认为,象我这样的担心是比较容易解除的。不大好解决的是干部战士中的不理解情绪。
当时许多同志就发牢骚:
“参军就是为了打国民党反动派,打来打去,我们也成了国民党军,有这样革命的吗?”
“蒋介石多次围剿我们,逼着我们爬雪山,过草地,我们损失那么大,这仇能了吗?”显然,如果让这种情绪在部队中蔓延开去,对抗战是不利的。
在正式宣布改编前的一天晚上,刘伯承同志亲自给干部战士作动员报告。司令部的一位同志站起来激动地说:“我宁可回家当农民,也不穿国民党军装,戴青天白日的帽子!”刘伯承同志批评说:“意见可以讲,但军人不能不要纪律!”他接着语重心长地说:“我也不愿穿国民党的军装,但是,大敌当前,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抗日。不把日本侵略者赶走,我们就不能生存。都闹回家,谁去抗日?要识大局,不能因个人好恶,而不顾国家民族的利益。”
动员大会开过后,刘伯承和其他领导同志分头到直属队同干部战士一起讨论。讨论中,大家还联系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活捉蒋介石的消息传来,大家兴奋得不得了。有的说:“我们捉了十年也没捉到蒋介石,这回被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捉住了,可不能让他跑掉!”后来听说,我们党派周恩来同志参加谈判,决定不杀蒋介石。开始大部分同志思想上不通,后来,才明白放蒋是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回顾这件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
经过一系列的说服教育工作,指战员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相信党中央的决定是正确的,应该坚决执行。在这基础上,八路军129师于9月6日在陕西省三原县石桥镇召开了奔赴抗日战场的誓师大会。
这天,下着雨。近万人的队伍整齐地排列在旷地里,一眼望去,五星帽徽在纷纷的雨雾中格外鲜明。
雨,越下越大。一位参谋见刘师长的衣服被雨水淋透了,悄悄从背后给他披上雨衣。刘师长顺口问道:“你知道‘冬不服裘,雨不张盖’吗?”这位参谋领会了,马上将雨衣收走。刘师长接着说:“我过去同你们一起打蒋介石,现在我同你们一道抗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现在下雨,大家一起熬嘛”。
刘伯承同志着重讲了“换帽子”问题:“大敌当前,中华民族危在旦夕,我们要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换帽子算得了什么,那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传统不会丢,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也不会动摇!那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讲到最后,他紧抿着嘴唇,停顿了一下,用低沉的声音说:“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告别吧!”他说罢,缓缓地从头上摘下红军帽,戴上了国民党军的灰色军帽,然后果断地向全师指战员发出命令:
“现在,换帽子!”
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我的心情很矛盾。欢乐,为能够立即上前线杀敌;痛苦,为戴上了灰色的军帽。……我环顾四周,见大家都同我一样,小心翼翼地把缀有红五星的红军帽揣进怀里。会场静极了,没人言语,只听细雨沙沙……
我军的改编也影响了人民群众情绪。许多老百姓也怀疑我军的性质,甚至有的惊慌失措,说什么:“名称改了,服装也换了,瞅着吧,跟着就会同国民党军队一样,抓丁拉伕、打人骂人啦!”
刘伯承师长认为,过去红军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只要我们主动地向他们宣传我军一贯主张,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仍是人民的子弟兵,就能很快地消除他们的误解。
我军指战员采取与驻地老百姓谈心、贴标语、召集群众大会等方法,开展了宣传活动,并为群众做好事,扫院子、打水、干农活,不侵犯群众的利益,效果很好。
我曾对房东大嫂说:“听说很多老乡对我们怀疑了,我真急啊!恨不得把胸膛扒开,让他们看看,里面的心是红的,还是黑的!”
大嫂笑了,说:“我就知道,你们仍会和先前一样。要不,那天领回那么讲究的军官服,怎不见你穿,也不见别的官儿穿呢?倒是让那些娃子兵和大师傅们穿戴上了,没人当它作什么好玩意儿!住在我家的那个高个子(指刘伯承同志),数他官最大,可他还穿着带大补丁的裤子。看来看去,你们还是穷人的队伍!”
当我们129师接到总部命令,准备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时,群众已经完全打消了顾虑。一位老太太见部队住过的房屋,门板都上了起来,地面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板凳归置得整整齐齐,还有因为打碎了老乡的瓷碗而留下的道歉字条和赔款,激动地对她那原来持怀疑态度的老伴说:“你看看,这样的军队能变吗!”
我军开赴抗日前线时,工人、农民、商人和学生纷纷送来锦旗,期望我军英勇杀敌。沿途的村镇,老百姓有的端开水给我们喝,送糖果和油炸果让我们尝,有的还抢着往我们的口袋里塞鸡蛋、馒头……。所有这些,使指战员深受感动,坚定了抗日必胜的信心。
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我军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历史证明: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我军都能够坚定地同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努力奋斗,而人民群众总是信赖和支持自己的子弟兵的。
(《星火燎原》编辑部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