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在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的时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1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在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的时候
7月中旬,记者接待了一位年近古稀的来访者——浙江省诸暨县航管站退休工人王兆铨老师傅。他反映杭州市钱江(海月桥)码头货物堆放混乱、货损货差严重等情况。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钱江货运码头是杭州南面的水运大门,今年上半年吞吐量已达八十多万吨。近两年来这个码头货场严重的混乱情况,王师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当他发现码头有剩落的货物时,总是根据自己了解的线索写信给货主,要他们及时追回。在王师傅的帮助下,一些单位相继追回了失落在码头的货物。如浙江水泵厂追回了四块长4米宽1.2米的钢板,黄岩啤酒厂追回了一块长6米、宽1.5米的钢板……
王兆铨老师傅热爱国家财产的主人翁精神,受到一些单位的热情赞扬。有些单位写信,表示要学习他“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但是,他也曾收到过一些“奇妙”的答复。其中,岱山县手工业局经理部的回信即是典型的一例。
王师傅为岱山县手工业局失落在码头上的一块钢板,连续写了十封信。可是岱山县手工业局经理部却只回了两封信。先是说因为经办这批钢材的当事人没有回来,情况不明,所以没有及时回信。此后,时隔九个月,又回一信说:“关于你(指王师傅)信中所提的一块钢板之事,并非是我们对国家财产不负责,不想去追回。而是前段时期,我们曾派采购员×××同志去查询过,实因缺少真凭实据,没奈何!”其实,这不过是遁词。因为钢板一直放在码头上,只要及时查询,是完全可以追回的。
对于王师傅的信不予答复的,也颇有人在。如王师傅在给货主发信的同时,曾于1979年12月28日、1980年1月24日分别给钱江港区党总支、钱航公司党委写信,反映钱江码头由于缺乏管理制度、货损货差的严重情况。此信是否引起了钱江码头这两个主管单位的重视,王师傅无从了解,因为他根本没有收到过他们的答复。而记者在调查时却发现,这两个主管单位却在管理体制上互相扯皮。整个码头乱得一团糟。在这里,油漆与棉花卸在一起,百杂货专用货场上堆满了黄沙石子,货物出入不凭证件,六个大门畅通无阻;偷窃事件时有发生,货差货损情况屡见不鲜。据统计,去年以来共发生货差货损三百六十多起,赔偿金额达5,900多元。这种状况,这些部门在国家财产遭受损失时那种互相推诿、漠然置之的态度,实在令人不能容忍。如果钱航公司和钱江港区等单位能够在国家财产遭受损失时,有着王兆铨师傅那种主人翁的精神,那么,长期存在的钱江码头的混乱状况就能改变。
本报记者 卜玉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