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翠云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1
第8版()
专栏:风物小志

翠云廊
何才海
蜀道有名,大概与李白的名篇《蜀道难》有关。许多人对那首诗不一定能背诵下来,但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却是忘不了的。结果,因为蜀道难,就掩盖了它的美,那奇丽的景色,那令人流连忘返的风光,常常不易为世人所知。“翠云廊”的古柏大道便是一例。
古柏大道是以蜀道上的剑阁县为中心,南至阆中,西至梓潼,蜿蜒三百余里。现在两旁的古柏,小的需两人合围,大的则需四、五人才能合围,郁郁苍苍,浓荫蔽日。要是夏天在这条路上旅行,更会感到心爽神怡,暑气全消。这些古柏,群众传说是三国蜀汉名将张飞驻守阆中时,为了行军不被暴晒,令士卒栽植的,故俗称“张飞柏”。既然与张飞有关,便又引出了个刘禅。传说晋朝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在被俘去洛阳路上,曾在离剑门关不远的一株大柏树下避过雨,于是那株柏树便被叫做“太子柏”。实际上,据《剑州志》记载,这些古柏是在明代正德年间才栽植起来的。当时的知州李璧,为了行旅方便,发动群众砌石铺路,两旁植柏十几万株,因而形成了这条古柏大道。到了清代雍正年间,知州乔钵又给这条大道取了个名字,叫“翠云廊”,并且还写了一首诗,称颂翠云廊是“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并奉劝别人说:“休称蜀道难,错莫剑门路”。
李璧作为一个封建官僚,有没有什么劣迹,志书上没有记载,群众中也没有传说,不便妄加推论;但至少,他发动群众铺路植树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也正因为他做了这件好事,事后群众为了纪念他,便在县城里立了座庙,塑了他的铜像。直到现在,已经事隔四百多年,这里的人们一提起他,仍然带着崇敬的心情。我觉得,我国人民群众是十分公允、厚道的,对做过好事的人,不会轻易忘记;至于对做坏事的人,他们也当然心明眼亮,不会健忘。
李璧不仅发动群众植树,而且还立下一条规矩:“官民相禁砍伐”。从他开始,各任州官交接时,大道两旁柏树的保护情况,也是交接的一项内容。到了国民党统治时候,卸任的县长也要给接任的县长在口头上交代一下古柏的数目。谁要是砍伐、毁损古柏,不仅要遭到群众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已是相沿成风,没有例外。群众还传说,为了保护这些古柏,皇帝曾专门下过圣旨,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皇柏”。现在,当地林业部门为了保护这些古柏,在每一株树上都新挂了一个号牌,禁止砍伐。
古柏并不稀罕,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但象这大道两旁的古柏,延伸得这么远,保护得这样好,在国内却是绝无仅有的。所以,称它为翠云廊,并不夸张。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从中悟出点值得借鉴的经验来,把绿化祖国以及保护名胜古迹的工作搞得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