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总算找到了鼓起社员干劲的好办法——保定地区实行“三统一”包干到户责任制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2
第2版()
专栏:农村调查

总算找到了鼓起社员干劲的好办法
——保定地区实行“三统一”包干到户责任制的调查
在遭受十年内乱破坏严重的河北省保定地区,凡是实行“三统一”包干到户责任制的社队,集体地和自留地的小麦产量不相上下,普遍增产。这是保定地区多少年来未有过的现象。
“三统一”下的包干到户,就是在生产队统一种植计划、统一耕播、统一浇地的前提下,将土地按人口或人劳比例承包到户,收获后除了上缴国家征购、集体必要提留,其余全部归己。队和户通过签订经济合同,来保证承担任务的完成。集体提留部分,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干部、赤脚医生、民办教师、电工等人的补贴和军烈属、困难户的照顾。这种办法,把必须统一、能够统一的事情,都由生产队统一安排;把不便统一,个人能办,而且办得更好的事情,都下放给社员去办,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社员个人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干部、群众对“三统一”包干到户十分满意。新城县张八屯公社赵庄大队党支部书记赵金生说:“我当干部这么多年,老是找不出一个鼓起社员干活劲头的办法。今年实行‘三统一’包干到户,社员干活的劲头空前高涨。”
今年3月份以后,保定地区的“三统一”包干到户,象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实行这种形式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近四分之一,雄县、定兴、完县、唐县、高阳已达半数,实行较早的新城、涿县已达70%以上。“三统一”包干到户责任制所以受到农村干部、社员的普遍欢迎,有以下三个原因:一、经历了严重的内乱,集体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二、虽然保定大部分为平原地区,但农民仍很贫困,到1979年,全地区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的穷队仍占47.6%,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三、经过多年的努力,生产条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全地区机耕面积占80%,水浇地面积占66%。这就是三统一的物质保证。实践证明,“三统一”下的包干到户有以下优点:
首先,它有利于发挥现有集体经济的优势,能够不断壮大和发展集体经济。这种包干到户以“三统一”为前提,干部、社员对集体经济是爱护的,他们说:“干部舍不得,群众离不得”。社员们为了在承包的土地上取得更大经济效果,积极购置农机具,新打和修复机井。据新城县邓庄、泗庄、白沟、梁家营四个公社统计,去年以来共修复旧井57眼,打新井61眼,修复柴油机、电动机751台,新买柴油机、电动机、小拖拉机更多。当然,在领导不得力的地方,也出现了卖机器和牲口的情况,但这并非主流。
其次,简便易行,适合目前农村干部的管理水平。据新城县调查,全县4,300多名正副生产队长,文盲半文盲占三分之一以上,多数干部不适应比较复杂的管理方法。“三统一”包干到户,不用记工分,不用拿上去再分下来,用社员的话说,就是“直来直去,不用拐弯抹角”,干部清楚,社员明白,省去了许多繁琐手续和帐目。
第三,能更准确地体现按劳分配,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这种办法使社员对产品有了更直接的分配权。上交国家的和集体提取的,事先订好了合同。这样明来明去,减少和杜绝了少数干部利用职权挥霍浪费和侵占社员劳动成果的机会,解决了“锄好几锄还轮不到社员一锄”的问题。
第四,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因为它既统又包,既能发挥集体的优越性,又能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既能准确体现按劳分配,又简便易行,所以不仅适合落后队,也适合中间队,还适合部分先进队。涿县松林店公社15个人均收入在70元以上的中间队,有14个队搞了“三统一”的大包干,今年小麦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队队增产,其中有8个队增产一倍到二倍,有6个队增产五成。新城县张八屯公社22个先进队,去年以来有10个实行这种办法,也都取得显著效果。
第五,有利于精简受补贴的队干部。包干到户后干部主要是管好集体财产,搞好“三统一”。新城县邓庄公社,大队干部只补贴支部书记、大队长和会计三人,生产队干部只补贴队长和会计二人,全社大小队干部由过去的557人减少到217人,精简了61%。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大大减轻了社员的经济负担。
“三统一”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在保定,在周围地区,而且在省城所在地,到处议论纷纷,说什么“保定农村分田单干了”,“集体经济垮台了”,甚至有人说“保定复辟倒退了”,等等。今年1月,省有关部门派人到保定调查,并整理了材料批评保定地区包干到户的面大了。半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三统一”包干到户的效果是好的。今后,只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解决在推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可以预料,再过一个时期,保定地区农村可望由穷变富,越变越好。
本报记者 谢石言 李荣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