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上海市航空工业部门打破人才“部门所有”的框框 适应调整需要向外输送科技人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2
第3版()
专栏:

上海市航空工业部门打破人才“部门所有”的框框
适应调整需要向外输送科技人员
据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市航空工业部门适应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主动打破人材“部门所有”的框框,积极向其他工业、科研等部门输送科技人员,使大批科技人员做到人尽其才。
目前正在办理调动手续的有24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有8名工程师和14名助理工程师。连同去年以来已经调出的,共有131人。
上海市航空工业系统,有相当数量的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由于国民经济调整,部分技术人员任务不足或没有任务;而上海仪表、机电等工业部门却十分需要技术人员。市航空工业部门从全局出发,在保持发展航空工业必要的技术力量基础上,积极抽调合适的科技人员,支援其他工业部门。葛天惠是上海航空工业系统7名高级工程师之一,也决定调往市机电一局电站公司担任技术领导工作。
上海市航空工业部门对外输送技术人员,着眼于合理使用人材,为外单位着想,不“甩包袱”。市仪表局修建公司向航空工业部门商调一批人员,他们主动提供30余人的名单供挑选。仪表局修建公司选中了8名技术人员。
上海市航空工业部门输送人材形式灵活多样,除正式调动外,还采取借调、兼职等形式,为人材交流开拓了路子。
许多科技人员从航空工业部门调到新单位后,发挥了技术专长。借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协作搞科研工作的工程师史习智,从去年10月以来,与别人合作,搞成了4项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