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心灵美的年轻人——访秦皇岛市商业服务楼服务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2
第3版()
专栏:通讯

心灵美的年轻人
——访秦皇岛市商业服务楼服务员
渤海之滨,有一座被誉为“京东第一楼、服务第一流”的“旅客之家”——秦皇岛市商业服务楼。这里的服务人员,平均年龄二十四岁半。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用自己的汗水,给每一位客人送去方便,带来温暖。
这里的服务员不论是接待干部、教授,还是工人、农民,不管是老人还是青年,都能做到一视同仁。
1978年春,市委召开农村干部会议,代表们要住商业服务楼。按规定,开会之前要更换一次被罩、枕巾和床单。可是,听说是农民来住,有个别服务员不想换,说:“乡下人进城,烟灰多、痰多、不讲究。”党支部听说这件事,决定开展怎样看待农民旅客的讨论。这次讨论使年轻的服务员心灵受到一次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洗礼,从此人人都象接待亲人一样接待每一位旅客。一天,一位生产队长感冒了,不想吃东西,同屋的人来到餐厅找服务员,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的一个同志病了,能不能给他拿个馒头,夹两块咸菜?”服务人员宋笑飞热情地迎上去,耐心地问病情和房号。一刻钟后,服务员端着一大碗热腾腾的鸡蛋面条汤,送进了病人的房间。
服务楼开业四年多,收到旅客寄来一千四百多封表扬信,其中不少是赞扬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荡涤着旧社会衣貌取人的市侩习气,说他们是心灵美的年轻人。
青年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和幸福观。服务楼的服务人员,不惜牺牲自己的节假日,不怕自己累得精疲力尽,满身汗渍,而每当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的时候,他们却从心里感到香甜和幸福。
六月中旬的一天,大雨如注。要乘早车离去的客人陆续涌到了楼门口。五楼值班的服务员小马,帮客人提着包裹送下楼来。十多位客人见大雨阻路,犯了愁,想租用服务台的雨伞,可是谁把雨伞送回来呢?客人为难了。看到这情形,小马和蔼地对客人说:“我送你们到车站,再把雨伞拿回来吧。”客人上车了,雨却越下越大,当客人们把雨伞还给这位年轻的女服务员时,真情地对她说:“真对不起,让你淋雨了。”小马却深深感到,自己尽到了一个服务员应尽的责任。
类似的事,在服务楼举不胜举。
一年四季,年轻的服务员为许多客人操办着看来不属于他们职责范围的“份外”事。
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妈妈,想乘出差之便看看在秦皇岛工作的儿子,却不知道他工作单位的地址。姑娘们热情地替他打电话寻找,终于把她儿子找到了身边。
一名苍颜白发的教授来秦皇岛参加会议,带的中药无法煎服。值班的服务员每天把药拿回自己家,熬好后送到他的房间。
今年六月底,商业服务楼收到一封来自天津师范学院的信。写信人是一位即将结婚的青年。他在信中说,他和他的未婚妻都已31岁了,准备暑假结婚。但对大摆宴席、请客送礼很反感,决定到北戴河旅行结婚,希望在秦皇岛商业服务楼解决住宿问题。按理说,有八百多张床位的大旅社,接待一对夫妇是不犯难的。可是发信人哪里知道,盛夏的秦皇岛正是客流的高峰。但是,信写得那么恳切,怀着满腔希望,怎好让这对年过30的情侣失望呢?接信当天,经理边昭环就让服务科协助办理这件事。服务科经过研究,立即回信答复:暑期床位虽已排满,我们也一定想办法给你们解决。请复信说明你们住房的要求,来的日期、车次,我们好安排接站。
这哪里是一封普通的回信!它给发信人送去的是温暖,是关心,是崇高的精神。
本报通讯员 姜文祥 本报记者 郭 洁 逯祖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