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反映民族觉醒的历史画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2
第7版()
专栏:国际书窗

反映民族觉醒的历史画卷
孔远志 张玉安
印度尼西亚长篇小说《人世间》去年问世以来,在国内外颇得好评。该书很快就销售一空,并被译成荷兰文,同时正在译成英、法、德、日等文字。中文版也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世间》的作者普拉穆迪亚·阿南达·杜尔,是印尼1945年独立以来最孚众望的作家。1925年他生于爪哇的布罗拉,出身于一个小学教员的家庭。1947年和1948年,荷兰殖民者先后两次对年轻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发动殖民战争,杜尔在印尼政府军中担任随军记者,曾遭荷军监禁29个月。杜尔早期的作品较多,大都产生于五十年代,主要有长篇小说《游击队之家》、《追逐》、《被摧毁的人们》等。这些作品主要以印尼1945年“八月革命”为题材,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1965年印尼发生“9·30事件”后,杜尔被捕,1979年才获释。《人世间》是作者在拘留期间写的四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余三部为《万国之子》、《足迹》和《玻璃屋》。
《人世间》通过描绘印尼妇女温托索罗的家庭矛盾,反映了十九世纪末荷兰统治时期的印尼现实。温托索罗十四岁时被卖给一家糖厂的荷兰经理梅莱玛做妾。但她有强烈的自尊心,发愤学习,学会了荷兰语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本领,终于能掌管她丈夫的一个大农场。
她的家庭问题反映了民族矛盾。她有一儿一女,儿子罗勃特以父亲是白种人为荣,蔑视包括他母亲在内的土著民(指印尼人),女儿安娜丽丝则善良、美丽。一天,梅莱玛在荷兰的儿子毛里斯来到印尼。毛里斯粗鲁地责骂其父抛弃了在荷兰的妻儿,竟与非基督教徒的土著民胡搞,扬言要向法院控告。从此,梅莱玛一蹶不振,整天在妓院鬼混。
五年后,安娜丽丝和一个在泗水中学的印尼青年明克相爱。可是,罗勃特却因明克是土著民而仇视他,并蓄意谋害未遂。不久,梅莱玛在妓院中毒身亡,人们怀疑是温托索罗谋财害命。泗水市法院审讯温托索罗和明克,荷兰殖民者百般歧视和侮辱他们,但他们不畏强暴,义正词严地控诉殖民者欺压土著民的罪行。后来,由于妓院老板自己承认是凶手,法院才被迫判他们无罪。
殖民者的迫害并未因此停止。先是泗水中学一度开除了成绩优异的明克。后来荷兰法院又宣布明克与安娜丽丝按伊斯兰习俗举行的婚礼为非法。接着,荷兰法院以温托索罗不是梅莱玛的“合法遗孀”为由,剥夺了她的全部财产,并裁决必须把她心爱的女儿送往荷兰,交给毛里斯“监护”。虽然温托索罗一再力争,也得到荷兰进步人士的同情,但都改变不了荷兰法院的荒谬判决。许多勇敢的马都拉人激于义愤,持剑前来保卫温托索罗一家,竟遭到荷军的血腥镇压。
《人世间》文笔流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成功地塑造了温托索罗这样一个坚强自信的印尼妇女的典型。小说真实地描绘了印尼人民在殖民统治下的苦难生活,反映了他们开始觉醒和斗争的历程,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此外,《人世间》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阅读这部作品,对了解印尼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和风土人情等也很有帮助。(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