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漫话缅甸僧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2
第7版()
专栏:

漫话缅甸僧侣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国家。独立前,佛教徒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在缅族聚居的地区,佛教徒的比例更大,竟达百分之九十五。在缅甸不但佛教徒及和尚的人数众多,而且寺庙遍及乡村。每逢佛教节日,这些寺庙就成为村民的活动中心。而在平时,每个村的寺庙又是该村的学校。和尚就是教师,佛经就是课本,村里的孩子们都可以到庙里免费接受初步的文化教育。缅甸很多知名作家和政界要人都是从这种“教育”中脱颖而出的。独立前,缅甸是东南亚国家中文盲最少的国家之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由于缅甸佛教已经融汇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所以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也反映到和尚的行动上来。这就是缅甸和尚与人民休戚与共、积极参预政治斗争的重要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缅甸第一个带有反英萌芽的群众组织,就是在爱国僧侣的支持下,以“佛教青年会”的名义组织起来的。缅甸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塞耶山,原是“缅甸佛教团体总会”的理事,他不但敢于拿起武器向英国殖民者宣战,而且在起义失败被俘后,决不向统治者低头,大义凛然走上了绞刑台。爱国僧侣吴欧德马为争取祖国的独立,不但在报刊上撰文抨击英国殖民统治,而且还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揭露殖民制度。他曾两次被捕。出狱后,他仍然坚持反帝斗争,为缅甸的独立撒下了革命的种子。吴欧德马还对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寄予极大的同情。留学日本时,他和当时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的孙中山先生过从甚密,为中国人民推翻帝制作过道义上的援助。
另一位著名的爱国和尚吴威沙拉,被誉为缅甸人民反帝斗争坚贞不屈的优秀代表。他因在各地宣传反英爱国思想,抨击殖民政府,两次身陷囹圄。最后在狱中英勇牺牲。他的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以致当时的殖民政府不得不在人民面前低头,用他的名字在仰光大金塔修建了一条大街,塑造了这位英雄和尚的铜像。
缅甸人民忠于祖国,勤劳勇敢,顽强不屈,从佛教徒的爱国行动中亦可见其一斑。·林煌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