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做“开明人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3
第1版()
专栏:

做“开明人士”
本报评论员
选拔成千上万中青年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实现领导干部的年轻化、专业化,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年逾七旬的老干部刘澜波,推荐五十刚出头的李鹏继任电力工业部长,得到了人大常委会的任命,使新老干部之间的交接班工作顺利、稳妥地进行,这是值得称道的开明之举。
邓小平同志讲过:“年龄大一岁,开明增一分。”意思是说,随着年龄与日俱增,我们革命队伍中的老同志,对于选拔中青年干部头脑要清醒,从大局出发,带头去做,要自觉做好新老干部之间的交替工作。自己什么时候退居二线?选拔、推荐怎样的同志来接班?应该有个明智的态度。
在这个问题上,刘澜波同志是称得上一位“开明人士”的。中央提出实现领导班子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之后,他从自己年高体弱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向组织上挂了“号”,希望组织上在安排干部的时候让他退下来。他说:“当初参加革命,并没有想到要做‘官’;做了‘官’还得退下来,这也可以说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我愿意用少先队员的口号来作回答:‘时刻准备着’。”刘澜波的可贵之处,不仅自己“时刻准备着”退下来,而且积极推荐年富力强的优秀同志来接班,认真做好传帮带,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高度的责任感。
李鹏同志的提拔,在电力部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长期以来注重培养中青年干部的结果。早在五十年代,刘澜波和部里的其他领导同志就抓了这项工作,培养的不只是李鹏一个人,而是一批人。有实践经验的,被送去读书;有专业知识的,被安排到基层锻炼,使他们各自都向自己不足的方面去努力。这样,等到他们踏着台阶,经过多方面的锻炼,逐渐成熟起来以后,老同志交班就可以比较顺利和放心了。
优秀的中青年干部能不能顺利地提拔起来,老干部开明与否,关系甚大。毋庸讳言,提拔年轻一些的同志担负主要领导工作,阻力是不小的。有些同志,总认为“论资排辈”比较稳妥。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框框,提拔年轻优秀的同志,他们就会担心为时过早,或者担心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难孚众望,怕嫩竹扁担挑不起千斤。提拔李鹏同志就遇到过这个问题,甚至连他自己也觉得当部长为时过早。这正说明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的影响是很深的。刘澜波同志摆脱了这个框框,他认为“部长不是天生的”,如果老同志和中青年干部都基本上具备了当部长的条件,那就应该作出抉择:选拔年轻的。
从提拔李鹏同志这件事来看,不但刘澜波同志是开明的,电力部其他老同志也是开明的。在酝酿部长人选的过程中,他们中有的人提过不同的意见,但是,经过讨论,意见取得一致,李鹏同志经任命上任之后,他们积极支持他的工作,老少相安,配合协调。我们需要刘澜波同志这样的“开明人士”,也需要电力部其他几位老同志这样的“开明人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