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一次成功的抗洪决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3
第2版()
专栏:

一次成功的抗洪决策
李雨普
今年7月初,湖北公安一带的荆江分洪区内,40万人民安居乐业,60万亩良田丰收在望,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的风平浪静。他们哪里知道,一场严重的考验,正在向他们逼进,……
预报
从7月12日12时开始,川西北、川西南105个县普降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嘉陵江上的一个暴雨中心,不到一天就下了360毫米。13日12时,雨势减弱,但还在下,据这时的雨情预报,嘉陵江、涪江、岷江将同时发生大洪水和特大洪水,汇合到长江后,重庆寸滩水文站将出现7.1万秒立米的洪峰。7月14日下午,川西各地逐渐停雨,雨区他移,三江洪峰正在向重庆推进。这时作出的修正预报有两个数,一个是重庆寸滩7月16日14时将出现8.3万秒立米的洪峰,另一个是7月16日16时寸滩站将出现8.6万秒立米的洪峰。这两个数字都大大超过1954年和1968年寸滩的洪峰流量。1954年是使用了荆江分洪区的,现在怎么办?
决策
从7月14日下午到晚上,北京和武汉都在开着长江防汛的紧急会议。一个是全国防汛指挥部召开的长江防汛决策分析会议,一个是湖北省委召开的防汛紧急会议。会议根据各方面的水情报告和预报材料,对照1954、1968年实际出现的水情进行分析后,认为:从卫星传播的云图看,乌江及三峡以下不可能同时产生暴雨,因此洪峰自重庆沿江演进,不会是增加而是逐渐减弱。这同1954年的情况大不相同,1954年寸滩站洪峰流量虽为5.48万秒立米,由于当时雨区为东西向,重庆以下沿江都在增加洪水,洪峰演进到宜昌加到6.68万秒立米,增加了1.2万秒立米,使用分洪区是必要的。再看1968年,该年寸滩洪峰流量为6.53万秒立米,比1954年多了1.05万秒立米,但由于沿程滩槽的滞减作用,洪峰传递到宜昌时减为5.75万秒立米,再传到沙市减为4.95万秒立米。一增一减相差2万秒立米。预计这次洪峰将于18日16时到达宜昌,流量将为7万到7.5万秒立米,略高于1954年宜昌洪峰流量;洪峰将于7月19日10时到沙市,预计水位将在44.40米到44.70米之间,浮动于荆江设计分洪水位上下。在此情况下,分洪是有理由的,因为有可能超过分洪水位。但是,40万人民将要在三天之内撤离分洪区,60万亩良田和绝大部分人民财产将淹没在水下。此外,荆江大堤经过多年整修加固,我们是放心的。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两个会议都得出可以不分洪的结论,经请示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作出了不分洪的决策。湖北成立了荆江前线防汛指挥部,由一位副省长到现场指挥,组织当地军民全力固堤抗洪;与此同时,准备好分洪区群众安全转移的应急方案,以防意料不到的情况出现。
检验
重庆寸滩于7月16日21时出现了8.5万秒立米的洪峰,比预报时间迟到五至七小时,同预报流量相差1.2%—2.4%,在预报的两个数字之间。
洪峰于7月19日14时到达沙市,比预报时间迟到四小时,实际洪峰水位为44.46米,在预报水位上下限之间,与荆江设计分洪水位仅差三个厘米。高水位一直持续到20日6时,20日18时洪峰安全到达监利,并未出现重大险情。实践证明,这次抗洪决策是成功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