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从“大老粗”到“专业化”——玉溪县研和公社党委副书记陆金寿钻研农业科学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3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从“大老粗”到“专业化”
——玉溪县研和公社党委副书记陆金寿钻研农业科学的故事
在云南省玉溪县研和公社,人们常看到一个中年人有时在田头看苗稼,有时刨开土琢磨什么,有时坐在田埂上掏出小本子写写画画……他就是公社党委副书记陆金寿。
陆金寿钻研农业科学,是从党提出“干部专业化”那时开始的。他只读过一年半书,过去带着很大的盲目性搞农业,吃过不少亏。1975年夏天,全公社近两万亩水稻田发现稻螟虫。陆金寿连忙召开会议,向各大队布置“灯火战术”。入夜,全公社的稻田周围有七八千处灯与火。虽然灭了不少蛾子,但引来的更多,加上没有治幼虫,不久稻螟虫又成了灾。这以后,稻螟虫害几乎年年发生,1978年全公社因此损失稻谷一百多万斤。
“农村干部再不能‘大老粗’,得要‘专业化’”!陆金寿下定决心学好农业科学。他订了许多农业科学方面的报刊,买了《农业科技手册》《良种培育》等书,一点一点地啃,常常边翻字典边读书,一直学到下半夜。每次进城,他总要到县农科所办三件事:给技术员们反映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向他们请教自己不懂的东西,找各种技术资料。他还注意汲取社员群众种田的好经验,把各方面学到的东西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头脑。
去年夏天,研和公社又发生了严重的稻螟虫害。这一次,陆金寿没有仓促应战。他带领社队农技员到田间反复观察,冷静地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有重点地灭虫,以后又抓了连续防治。秋后一算,稻螟虫的危害率大大下降,等于从虫嘴里夺回了一百多万斤粮食。社员们惊喜地说:老陆这一招治住了天旱加虫害。
两年来,陆金寿刻苦钻研,农业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
今年2月间,在全地区的科技大会上,陆金寿受到了嘉奖。春节后,他参加县里举办的农业科技学习班,学习期间,他一场电影、一次电视没看,每天熬到深夜。学习结束,他以100分的考试成绩得了“状元”。
本报记者 邱敬东 张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