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食品总公司负责人就“卖猪难”问题答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3
第5版()
专栏:

食品总公司负责人就“卖猪难”问题答记者问
从6月开始,特别是进入7月以来,我们几乎天天收到读者呼吁解决
“卖猪难”问题的来信。为此,本报记者访问了商业部食品总公恒负责人。
问:现在有些地区反映的“卖猪难”问题,是怎么造成的?
答:过去由于“左”的政策在农村的影响,加以城市工矿区的迅速发展,市场上长时期“买肉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两个农业文件精神,鼓励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猪收购价格,我国的生猪生产迅速发展。1980年肥猪产量一亿九千八百六十万七千多头,比上年增长5.8%;平均每头毛重177斤,比上年增加10斤;猪肉总产量226.8亿斤,比上年增长13.3%;全国人民的吃肉水平为22斤7两,比上年增加3斤6两,比1978年增加7斤3两。猪肉从1979年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改变了长期供应紧张的局面,全国大多数地区敞开供应,饮食业也活起来了。在生猪上市旺季,主要产区还出现调不出、销不了、农民“卖猪难”的问题,这是在猪肉供应大大改善状况下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今年预计猪肉总产量保持去年水平,上半年的生猪购销情况也是好的。“卖猪难”的问题,在5月份以前比较少,6月开始在部分地区陆续出现,7月达到高潮,以山东、河北、四川、陕西、山西等省的一些地区比较突出。根据历年经验,8、9月份就会逐步转入正常。
造成“卖猪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季节性的卖猪多。我国多数农民习惯依靠夏收、秋收后的农副产品(如地瓜及其叶蔓等)作猪饲料,6、7月份是育肥出栏的小旺季。因为天气热,农民自己杀猪到市场上去卖的比平时少了,较多地集中到国营商业部门来。二是这个季节气候热,其他副食品比较多,城市一般人吃肉量减少,商业部门冷藏加工能力又不足,这就限制了收购量,在主要产区出现季节性“卖猪难”的问题。
问:商业部门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目前可以采取的有这么几条:一是增加销售量。如增加网点,分部位分肥瘦销售,多加工肉制品。二是扩大猪的多种用途,如剥皮制革,炼油做肥皂。三是扩建冷藏设备。去年新建冷库容量十五万多吨,是历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今年还在继续兴建。四是组织农民排开交售时间,避免上市过分集中。虽然采取这些措施,但“卖猪难”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问:解决“卖猪难”还有别的办法吗?
答:通过临时性降价的办法提高猪肉销售量,增加生猪收购量。去年降价五次,国家补贴9.7亿元,加上炼油补贴和减免税,国家共少收入14.2亿元。
问:这个数字可不小,今年呢?
答:今年经国务院批准,从7月1日起,在11个省、市降价销售30万吨猪肉,国家补贴1.2亿元。
问:能不能说我们养猪过多了呢?
答:不。我国的吃肉水平不算高,养猪在地区之间也很不平衡。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量还要不断增加。因此,总的来说,养猪事业仍然应该发展。
问:为什么不可以把“卖猪难”地区的猪肉多调一些到猪肉不足的地区呢?
答:运输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运输过程中直至销售以前,都需要冷藏,所以,调进主要限于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县城和县城以下的地方,不但受运输工具和冷藏设备的限制,就是能够运去,加上运费和损耗,猪肉的成本高了,消费者不愿买;如果靠国家补贴,国家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所以,这些地区的吃肉问题,主要还是通过发展本地区的生产来解决。
问:有人提出,能不能实行收购单位和养猪的生产队或社员户订立收购合同的办法:你什么时候卖多少头,什么时候购多少头,有数量,有时间,做到生产、收购有计划?
答:这个办法可以试行。但实行起来有不少实际问题。山东是计划性最强的,采取上门看猪,合格发证,定时定点,预约收购的办法。效果是好的,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四川也在试行,需要进一步总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