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石油输出国组织未能就统一油价达成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3
第6版()
专栏:

石油输出国组织未能就统一油价达成协议
本报讯 由13个成员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于本月19日到21日在日内瓦召开了部长级协商会议。经过三天的争论,会议未能就统一石油价格达成协议。
印度尼西亚石油部长、石油输出国组织本届部长级会议主席苏布罗托在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未能达成协议的主要原因是成员国之间对原油标价的基准有分歧。他说,与会者一度接近达成协议,11个成员国同意每桶原油标价为35美元,但是沙特阿拉伯坚持34美元,伊朗坚持36美元。
在这以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曾于今年5月下旬和6月中旬在日内瓦开过两次会议,都未能对统一油价问题达成协议,于是决定召开本次部长级协商会议。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一些成员国,本来就存在着不同的油价。利比亚出口的原油价格为每桶41美元,大多数成员国的油价保持在36美元的水平上,而世界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油价则为每桶32美元。在这次日内瓦会议上,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大臣亚马尼表示,如果会上不仅就统一油价达成协议,而且就长期冻结油价达成协议,沙特阿拉伯可以接受每桶石油由32美元提高到34美元的统一标价。但是,没有被一些成员国接受。
石油输出国组织各成员国在石油价格问题上不统一,是由于从1979年初伊朗石油中断后,世界石油供应短缺,各国自动提价的结果。自那时以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步出现了变化。一方面由于西方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情况一直没有好转;另一方面,它们都大力压缩了石油进口并采取节约能源的措施。比如美国今年4月份的原油进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四分之一,国内石油消费量去年比前年减少了8%,今年头五个月又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以上。西欧共同市场成员国的石油消费量也大大减少。日本的石油进口量,去年也下降9%。另外,西方国家利用两伊战争爆发之前的石油供应过剩情况,还储备了可供它们使用120天左右的石油库存,这就大大改变了过去石油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形成石油暂时过剩,价格下跌。这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各成员国都是不利的。因此有统一调整石油价格,以适应世界石油市场变化的必要。
据透露,由于这次会议未能达成协议,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各成员国已决定在今年12月于阿布扎比举行会议,就统一油价问题再次进行协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