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站在最前头——记四川抗洪救灾中的领导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4
第3版()
专栏:

站在最前头
——记四川抗洪救灾中的领导干部
站在最前头——这是四川抗洪救灾中许多领导干部的真实写照。
在川北重镇南充,我们听到不少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领群众抗洪抢险的动人事迹。
南充地委第一书记刘纯夫同志谈及此事,深有感触地说:“前几年,‘四人帮’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群众对干部不少意见和怨言。这次抗洪救灾中,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有了很大转变。因为在六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广大干部统一了思想,决心在攀登
‘十八盘’、挺进‘玉皇顶’的斗争中站在最前头。”
刘纯夫同志为了在洪水中指挥抢救群众,曾连续四十多小时没合眼。但他没有谈自己,而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其他干部的许多事迹。
在蓬安县城嘉陵江下游15公里的地方,靠近右岸有一个叫下中坝的小岛,居住着386户人家,1,724人。7月13日下午,特大暴雨引起的洪水,包围了四边无靠的下中坝。副县长陈永高得知后,预计洪峰将在第二天到达,便立即找船准备营救。他打听到有一艘300马力的空货轮停泊在江边,但由于洪水泛滥,不知漂浮到哪儿了。午夜三点钟,他和另一名副县长胡志章,亲自带人去江边寻船。这时江水已迅速上涨,沿江路已淹断。他们登上江边100多米高的龙角山,冒着狂风暴雨,拄着竹棍从没有路的地方一步一步探索下行。天黑路滑,人随时有滚下陡岩的危险。陈永高边走边对大家说:“干部就要在关键时刻为民作主,为民解危”。终于,船找到了。接着,他们两人又返回县城,连夜敲开一家家有关单位的大门,准备了柴油、干粮等物资,在凌晨装上了船,然后直驶下中坝。江上风大浪高,夹着沙石倾泻而来的江浪,随时有可能将船打坏。他们不顾危险,将船开到下中坝。有些社员不相信洪水会淹没下中坝,留恋自己的房屋,迟迟不上船。两位副县长急如星火,不顾危险,涉着齐腰深的水,挨家挨户动员,直到晚上八点多,他们不但把这个坝上的最后一个群众送上船,还把群众的96头猪也抢救出来后,才登船离开下中坝。当他们把群众刚送上岸时,洪水便全部淹没了下中坝。大家不禁捏了一把汗,感激地称他们是“为民解危的好县长”。
干部为民解危的事迹,在南充到处可闻。当洪水冲进南充市时,地势较高的南充地委机关,从地委书记到机关干部,立即腾出自己的办公室、会议室和食堂,干部的家属宿舍也开放了,谁都可以住进去,农民甚至把自己的猪也带了进去。住进去后,主人不但热情接待,而且还管做饭。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当被洪水包围以后,不肯离开屋子,被一位干部硬背了出来。她说:“癸卯年(1903年)那次发大水,县太爷连死人都不管。来了一条船,有钱人上去,没有钱的一竹竿打下去。那次仅下中坝就淹死160人哟。洪水过后发生寒冷病,又死了不少人。今年这次涨水,一个人没死,把我这老太婆也背了出来。共产党、人民政府好呀!这些干部、党员好呀!”
我们在川西平原的双流县,又听到了一个当代“大禹”十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7月13日的一场暴雨,把这个县的协和公社红瓦大队全部淹没了,洪水冲毁了江安河河堤。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大队党支部书记刘道元就涉着齐腰深的洪水,来到5里外受灾较重的二队和三队,积极组织社员救灾。然后,又趟水来到受灾较轻的六队和七队,动员大家支援重灾生产队。中午,刘道元看见洪水开始退落下去,来不及吃饭,便带着其它生产队的300多名社员,再次来到二队和三队,帮助他们洗苗、扶苗。这天下午,刘道元两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看。晚上,他不顾一天的疲劳,借着明亮的月光,又带领大队党支部委员来到江安河河堤上研究抢修方案。此后,刘道元领着400多人的修堤大军又接连干了3天。前后4天的时间内,他曾经十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却一次也没进去。
几千年来,人们流传的“大禹”只是一个。但是,在今年这次治服洪水的战斗中,涌现出来的“大禹”却是万千个。
7月12日夜,暴雨突降,洪水翻滚。在和双流县毗邻的新都县三河公社,第一生产队队长戴继洪闻警而起,冲出家门,挨家挨户通报险情。13日晨,洪水骤然猛涨,淹没了河上的长桥。狂涛怒浪猛烈地扑向河床低地。这里居住着13户社员,有几家房屋已被洪水冲倒,有的房屋正在倾斜,屋里发出呼救声。戴继洪隔岸闻声,踩着桥上的急水,直奔河心低地,背起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就往外走。桥上的洪水淹过大腿,浪头扑打在身上,桥面淹在水中看不见了。戴继洪不顾跌入河中的危险,一步一步地试探着脚步,终于把老大娘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戴继洪又组织20多人,重奔河心,抢救被围困的群众。就在他们把河床低地的最后一户社员安全撤走时,长桥就被洪水冲垮了。他又找人赶扎竹筏,横越激流,三下河心,抢救社员被洪水冲走的东西。但是,这天下午三点多,戴继洪自己的七间房子被洪水冲倒,家具和衣物也被冲走了。然而,戴继洪对此却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劳动是紧张的,但我们在采访路上见到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是那么安详、自若。是的,当我们的干部站在人民的最前头时,他们有信心克服任何自然灾害。
张志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