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不该看不起行政事务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4
第5版()
专栏:

不该看不起行政事务工作
邓力群
毛泽东同志讲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和我们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为人民大众服务,必须有各种各样的分工。各种分工互相配合、互相协调起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够实现得愈来愈好。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在为人民服务,是不是可以说,管衣食住行这个工作是更直接地为人民服务。
从建党以来,我们就有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在从事这一工作的同志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模范。现在也是这样。做这项工作的同志遍布全国各地,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默默无闻,象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一样,为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管好衣食住行,是非常琐碎的事,是非常麻烦的事,也是非常容易引起不同意见的事。正因为这样,这个工作常常最容易得到同志们的尊敬,同时也最容易挨骂。
陈云同志讲到商业工作的时候说得很好:“天天挨骂好不好?我看没有什么不好。我不是提倡天天犯错误,而是说,挨了骂,可以提高我们的警惕性,从而发现工作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应该欢迎群众多提意见,他们的意见就是对我们工作好坏的评价。”我们服务的对象对我们提出批评,表明他们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我们多用脑筋,更好工作。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还天天挨骂?究竟什么道理?就要分析。有些是骂得对的,有些可能毫无道理;有些问题是马上可以解决的,有些是需要创造条件慢慢解决的。如果对批评采取正确的态度,我们的本领就更容易长进,我们的工作就更容易进步。
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长处,就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发扬这个长处,当然也难免有的同志产生一种心理:辛辛苦苦,天天挨骂,何必做这个侍候人的工作?做其他工作不是照样为人民服务吗?
1958年,刘少奇同志曾经针对这样的思想,讲了*一篇道理,鼓励这些同志安心于做侍候人的工作。他指出,在新社会,侍候人这个用语的含义,同旧社会完全不是一回事。旧社会侍候人是侍候老爷,侍候地主资本家,我们是侍候人民,也就是为人民直接服务。他说,这个工作是最光荣的工作,最崇高的工作,使人民直接得到利益的工作,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没有这部分工作,其他的工作就很难进行。
少奇同志关于后勤工作的重要性的意见,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从事的是机关事务工作,可以设想,如果不使我们机关的所有的人员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穿得温暖一点,交通方便一点,他们在工作中就会感到很困难,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好,就会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
大家都记得,邓小平同志刚出来工作时,自愿分管科研、教育工作。他说,他不是直接进行自然科学的科学研究,也不是自己去当一般学校的教员,而是为科研人员、教育工作人员管后勤。他在科学大会上说,做你们的后勤部长,给你们创造条件,使你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研究。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一位中央副主席自愿报名当后勤部长?好好地领会一下就可以知道,我们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什么地方,就能更好地安心于目前的工作,而且想办法逐步改进它。
正因为后勤工作很麻烦,就更需要认真去做。而且,只要认真去做,就可以钻研出很多学问,可以成就很好的事业。我们的同志把自己的工作确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地做好了,那就可以增长才干,学得本领,在为人民服务这个大的宗旨下面做出愈来愈多、愈来愈好的贡献。讲到困难,什么工作不困难?真正把困难克服了,本事就增大了。不断解决困难,就不断增长本领。我们的干部就是这样在不断解决困难中间不断成长起来的。
在我们党内、革命队伍内,有人总是此山看到彼山高。让他做这个工作,他觉得没有多少意思,等到给他调动了工作,他又觉得另外的事情更有意思。总之,调来调去,不安于位。结果,什么岗位上都没有做出成绩,哪一方面工作的本领都没有掌握,一晃就是十年、二十年、一辈子。
我们党内和革命队伍内,也有另外一些同志。党叫他做什么工作就安心地做什么工作,哪怕是一件很小的工作,也能真正钻进去了,把它做好,做出成绩。党说现在不要你做这种工作了,需要你做一种别的工作,哪怕是非常生疏,一点经验也没有,要他干,他又钻进去了。这样的同志,同那些不安于位、不忠于职守的同志来比,对党的贡献完全不同,他自己本领的增长也完全不同。
我们做后勤工作的同志,第一条就要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精益求精。不要闹情绪,不要一挨骂就发牢骚。挨了骂以后想一想,这个骂里头有没有一点道理,自己是不是有点没有做到的地方,没有做到的地方就改,就做得好一点,就进步了。一个共产党员,就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间天天进步的。那种一听到人家骂,自己就不安心了,就发怨言了,就想溜开了,这样的同志,那怕让你去做你最喜欢做的工作,如果这个态度不转变,也很难有进步的。
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我刚到社会科学院的时候,听到有的做后勤工作的同志说,要我为科研工作服务,我同意;要我为科研人员服务,不行。因为这种说法使人感觉我比科研人员低一等。这些同志也讲,有些科研人员,你给他服务,他还看不起你,说你们算老几呀,我是科研工作人员,你们是为我服务的人员,你们这些人怎么能同我们相比?
这两种观点都不对。做后勤工作的人,这样看自己的工作,不对;科研人员这样看后勤工作,也不对。
第一,为人民服务有分工的不同。我们现在的分工还太粗。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分工要愈来愈细,否则就没办法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是在共产党内,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有分工,不能说有高低贵贱之分。把社会分工看成一种是高贵的,一种是低贱的,这是剥削阶级对我们思想的影响。我们要肃清这种观点。在我们的社会里,在我们革命队伍中间,从事不同工作的同志都是平等的,都是互助的,在社会上的地位、党内的地位、革命队伍里的地位,都没有或贵或贱的问题。你少不了我为你服务,我也少不了你为我服务,大家彼此互相服务,共同为着一个伟大的目标。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同样,也不能把自己的工作看得比别人高一等。
第二,说管衣食住行的人就是低贱的,是矮人一等的,这种观点,严格地说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一点马克思主义气味都没有。希望从事后勤工作的同志好好读一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讲马克思是个伟大人物,他给人类历史做出了两个最大的贡献,一个是确立了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恩格斯在那里用很通俗的语言讲清楚了什么叫唯物史观。简单地说,就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活动。不解决衣食住行,谁还有心思去娱乐?有人文章写得很好,写出来以后,全国人民到处传诵,到处赞扬,可是如果没有人给你安排衣食住行,你再有天才,再有灵感,文章也写不出来。按照唯物史观,衣食住行是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是第一位的工作。属于决定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还是灭亡的工作。不管谁,少了这个都不行。人少了这个,人就要死。社会少了这个,社会就要灭亡。人类少了这个,人类就要毁灭。
事务工作大有前途,大有出息
有人说干后勤工作没有出息,没有前途。持这种观点的人既没有考察历史,也没有想想将来,既没有研究某一项具体的后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又没有考虑后勤工作同整个社会的联系。他们被眼前繁琐细小的事务迷乱了眼睛,被一些不负责任的议论和责难压迫着头脑,于是就得出了上面说的错误结论。
在根据地做后勤工作的同志,现在绝大多数已经成了经济战线的骨干,很多人担负着各种经济部门的领导职务。我并不是说,干这一行的有前途,就是指职务可以不断提升,而是说,在中国革命的条件下,我们党培养的大量的后勤工作人员,随着革命的发展而愈来愈取得丰富的经验,愈来愈能够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重大任务了。这些同志由于长期受党的教育,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又能够很快地掌握业务知识,不少同志实际上已经成为本行的专家了。我们自己的历史证明,干我们这一行的并不是没有出息,而是大有出息。
除了回顾历史,还要展望将来。我给同志们提供一点国外的材料。他们的社会制度跟我们不一样,但是可以看得出社会分工发展的趋势。这个趋势,在国内已经开始露出苗头来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向这个前途迈进。
外国资产阶级学者把产业部门分成三次:
第一次产业,就是以农业为主,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等,有的国家把矿业也包括进来。
第二次产业,主要是制造业,象炼钢、炼铁、炼铜、制造机器、纺花织布、制造各种日用消费品、制造各种生产资料(拖拉机、汽车、飞机)等等,也包括建筑业(建筑工厂、桥梁、宿舍等)。
按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来说,这两个部门、两次产业,进行的都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第三次产业,主要是服务业,范围相当广,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卫生、公用事业、广播电视、旅游、饮食、商业、服务行业等。
拿日本来说。1950年从事第一次产业(主要是农业)的,占就业人员的50.7%,到1975年降低到13%。第二次产业,1950年占就业人员的22%,1975年增加到3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次产业。1950年占27%,1975年增加到52%,增加得最多。
美国。1975年从事第一次产业的占3.3%,100个人中只有三个多不到四个人从事农业。第二次产业是28.3%。第三次产业是68%,三个人里头有两个人从事广义的服务行业。
英国。1977年第一次产业只有2.6%,因为它的农产品主要靠进口。第二次产业为36.6%。第三次产业为60.8%。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资料生产的部门所能吸收的劳动力会逐渐减少,从事商业、服务业等行业,为社会成员直接服务的人员会逐渐增多。这是社会发展的共同的、总的趋势。我国因为工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所以现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还占着绝大多数,从事商业、服务业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占的比例还很小。可是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社会上也普遍发出了呼声,认为我们直接为人民消费服务的,直接管衣食住行的行业和人员太少,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多困难。
我们要研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研究他们的从业人员结构。许多经济发展较早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对人来说,他们所谓的第三产业是比物质资料生产更高级的需要。不能认为服务行业没有学问,不需要学问。实际上,社会愈发展,范围广泛的商业、服务业等部门的科学也要愈发展,这里面学问多了。所以说做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没有学问就可以干,说这个事情没有前途,只证明我们无知。
首先要想到大多数
为了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想到大多数。每个行政人员的心里,要首先想到机关里的大多数,在条件和制度许可的范围内,想方设法为大多数人办好事。我不是说不要关心少数领导干部,而是说不要只关心或者首先关心少数领导干部,以至忘记或忽略了大多数。一切工作,都要按制度办事。不能超过制度规定去照顾这个照顾那个。我们很多搞行政工作的同志,出于好心,认为领导同志年纪大一点,身体差一点,要照顾一下,可是有时候这种好心超出了制度,结果是帮倒忙。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干。对于大多数,我们要仔细了解他们生活方面的状况和各种困难,不要等人家提出来,而是登门拜访,挨家挨户地作调查。了如指掌后,排个队,谁最困难,谁的问题最需要帮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在制度允许的条件下,首先解决最困难的人的最困难的问题。
涉及职工福利的问题,要完全实行民主讨论、民主决定。在这种问题上,行政首长千万不要批条子。首先想到大多数,采取民主作风,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好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