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马里振奋民族精神的“比哪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4
第7版()
专栏:

马里振奋民族精神的“比哪节”
龚达明
马里自1972年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全国文化与艺术比哪节”(或称“全国文化、艺术与体育比哪节”),节期在7月上旬。这时候,马里的艺术家,音乐家荟萃于首都巴马科,或高歌曼舞,或龙腾虎跃,比技献艺吸引着无数的观众。
“比哪节”,它的前身是马里独立之后为了消除殖民文化,发扬民族文化而创设的民族歌舞节“全国青年文化周”。它本来是一年一度,1968年军人执政之后,为了复兴经济,执行勤俭政策,在1972年改为两年一度的比哪节。
每一届比哪节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音乐、歌舞和戏剧节目,崭露出大量音乐、戏剧、舞蹈或体育人材,这是因为,比哪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深深地扎根在全国各种族人民之中。
马里有数十个不同种族,几乎每一个种族都能歌善舞。比哪节上有清新的歌声,美妙的舞蹈,音乐方面则有独奏、交响乐,协奏,独唱、合唱等形式,很受欢迎。但最令人瞩目的是戏剧。
在比哪节上,全国各大区都必须出一个主剧。剧目的主题很广泛,有赞颂反殖民族英雄,讴歌独立后新社会,赞美劳动的;有针砭时弊诸如讽刺官僚主义,反对贪污行贿的;有鼓吹移风易俗如反对一夫多妻的;有规劝青年莫要追求虚荣,贪图享乐,以免误入歧途的;有提倡科学、暴露巫医害人的;还有不少剧目则为正义得到伸张,罪恶得到惩办,法制得以体现而喝彩叫好。
马里艺术家还十分关注世界形势和国际斗争。
支持其他国家和地区黑人兄弟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是戏剧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剧目则痛快淋漓地撕开了借援助之名,行窃国之实的新殖民主义的画皮。在这方面,《想变成白皮肤的国王》一剧特别受到推崇。内容是这样的:非洲某国的国王对自己及其臣民的黑皮肤感到烦恼。有一个白皮肤的人便“毛遂”自荐,说愿意提供援助,有办法使国王及其臣民的皮肤统统变得雪白。国王问他妙药安在?那白人说:你们只要到某条河中洗个澡便成。而当国王及其臣民下河洗澡的时候,白人乘机占住了王位。但最后他还是被醒悟过来的人民拉下了宝座。
这个戏使不少非洲朋友深受启发、教育和鼓舞。
马里比哪节的成功,是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的。政府慷慨提供经费,热情给予支持,有关部门则在活动期间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报道。比哪节大大活跃和丰富了首都乃至全国的文化生活,发扬了民族文化传统,激励着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意志和决心,振奋着马里的民族精神!(附图片)
马里“西里巴拉糖厂”是一个制糖联合企亚。1974年破土兴建,1976年建成,并开始生产。现在年产白糖1.5万吨。“西里巴拉糖厂”建成投产后,马里每年所需食糖的三分之二可以自给。
图为“西里巴拉糖厂”外景。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