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满腔热情地支持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安徽农村群众性科学活动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5
第2版()
专栏:农村调查

满腔热情地支持农民学科学用科学
——安徽农村群众性科学活动的调查
在安徽农村,群众性的学科学、用科学活动正在逐步兴起。
群众创造多
安徽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较早的滁县、六安等地区,在连年获得大幅度增产之后,广大群众深切感到,要继续增产,光有干劲不行,还得靠科学,热切希望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于是,开始在学科学、用科学上想点子、打主意。一年多的时间,就创造出多种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形式来,把科学种田的水平提高了一步。比较受群众欢迎并具有明显效果的形式,大体有这样几种:
成立农民科学种田协会。天长县郑集公社,今年春天成立了群众性的农民科学种田协会,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吸收有一定生产经验和文化水平,热爱农业科学技术的农民参加,现已有二百余名会员。大队成立分会,生产队成立小组。协会密切结合农事,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通过举办讲座、专题广播、小型现场会等,传授农业科技知识。
创办农民业余科技学校。六安县九十铺大队,聘请区农科站技术员和有技术专长的农民当老师,办起了一所业余科技学校,利用晚上时间给社员讲课,普及农业科学知识。这个大队去年尽管出现多种自然灾害,由于加强了管理,粮食总产量仍比前年增产16万斤。
建立植物保护专业公司。来安、嘉山等县,首先在一部分社队成立这种公司,实行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承包。现在不仅社队办,有些公社农科站、大队农科队也办,直接与生产队(或社员户)订立承包合同。有些国营农场也开始同生产队挂钩,兼营病虫害防治。还出现了一些植保专业户。在这些地方,植保工作开始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出现了农业科技示范户。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有些青年人不懂生产技术,特别是缺乏对生产全过程的独立操作能力,迫切要求学习技术性农活。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一些有经验的农民自告奋勇作示范。六安县徐集区二万多户,就有三千户主动要求作示范户。
农技干部香
过去生产大呼隆,人们对科学种田不那么热心,农科站显得很冷清,农业技术人员也受到冷落,农业科学技术很难推开。实行包产到户后,情况大变,许多地方的社队农科站门庭若市,每天前来请教栽培技术的、要求兑换良种的、报告病虫害的、打听天气变化情况的社员络绎不绝。一遇到举办科技讲座,四面八方的群众都来听讲,比赶集、看戏的劲头都大。六安县三十铺公社农科站,今年3月27日举办育秧技术讲座,海报贴出后,老天爷却下起雨来,原来以为不会有人来听讲了,准备改期,没有料到却有几百名社员冒雨按时到会。
“产量包到田,家家想技术员。”如今农业技术人员如同落了叶的桂花——香棒子啦!他们成了社员的上宾、好友,在办公室里有人找,回到家里有人等,走在路上有人问,讲起科技有人听。群众感慨地说,过去觉得有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无所谓。现在才晓得他们真是宝贝,可惜人太少了,遇到难题想找个懂行的指导一下,真比请医生出诊还困难。
社员群众追求科学的劲头,把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了,也促使农业技术部门改进工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来安县半塔区农科站,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广泛地宣传农业科学知识,一年多来结合农时举办科技讲座28次,印发科技资料三百多份,培训农业技术骨干二万多人次。宿松县把科委和农技干部以及农民技术员统一组成农业技术推广队和巡回报告团,分区分片作科技报告一百多场,并采取设技术询问处、预约上门和深入田头等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巢县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实行技术联产承包合同制,县、区、社三级农技部门与社队签订了杂交稻制种、病虫害防治、早稻育秧等专业技术联产合同,还实行综合农技推广联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具有企业化生产的雏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内在潜力大
我国农业有几千年的历史。勤劳、智慧的农民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广大农村有一支宏大的具有各种技术专长的队伍,这是当前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支强大的技术骨干力量。
十年动乱期间,生产单打一,干活大呼隆,哨子一吹都得上工,专长不能发挥作用,这支技术骨干力量被埋没了。有些能工巧匠利用业余时间搞点副业,也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一刀割掉。现在,有技术专长的生产能手按能力分包各业,各样能工巧匠可以大显身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项目的增加,今后还将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这支技术力量的发挥,仅仅才是开始,不少地方还没有引起重视,内在的潜力还大得很。
干劲加科学,才能高产更高产。大力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措施。现在,领导上应刻不容缓地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认真进行研究,适应这一新的形势。
洪清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