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谱写共产主义凯歌的人们》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5
第4版()
专栏:

《谱写共产主义凯歌的人们》序
邓力群
这是一本令人感奋、催人上进的好书,可以用来认识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人。
鲁迅曾经提出和研究过中国人的国民性问题。他对于统治阶级的反动和腐败进行过彻底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对于由于社会停滞和统治阶级的毒害而在部分人民群众身上存在的各种精神上的缺陷,也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情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批评。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越是看到人民群众同统治阶级在各方面的对立,越是坚信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中国的希望。他在1934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煞,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鲁迅把这些人称为中国的筋骨和脊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成为自己和国家命运的主人,永远地站起来了。一切卑怯猥琐、自私自欺、奴颜媚骨、涣散狭隘之类的品格,从此绝了滋生繁衍的根基。这类东西的最后消失,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的确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在辛勤的劳动中,在反抗反动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英勇斗争中产生和培植起来的各种优美品格和优良传统,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和自己地位的改变,由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武装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光照,被大大地丰富和发展,并且获得崭新的时代特征,愈益闪射着灿烂的光辉,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加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每个人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使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普遍受到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护和尊重。表彰并广为传布他们的感人事迹,以此教育和提高更多的人们的精神境界,是全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后,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公而忘私,踏实苦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而献身,已经越来越成为战斗在各条战线、不同岗位上的工人、农民、士兵、学生、干部、知识分子的普遍的、共同的性格。收集在这本书里的,只是成千上万先进人物事迹的极小一部分。他们有些十几年、几十年一贯表现好而现在又有新的进步,有些是三中全会后新涌现出来的。这些站在时代前列的人们是今天中华民族的精神,他们的形象是今天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象征。以他们为代表,正在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共产主义内容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这种民族性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产物,也必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研究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程度,当然首先要看到生产力的水平,看到经济状况。经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基础,但不是它的全部。因此,在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比较的时候,应当看到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他们蓬勃向上、奋发有为,他们无穷无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日益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劳动和交往中的共产主义道德,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顽强生命力和无限广阔的前景。
愿我们的祖国产生越来越多的谱写共产主义凯歌的先进人物。
* 注:《谱写共产主义凯歌的人们》一书,陈进玉主编,由工人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