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6
第1版()
专栏:社论

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
在祖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有一个八十万人口的南海县。这个县,去年工农业总产值达8.8亿元,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大。今年上半年,总产值已超过五亿元。去年人均收入集体分配部分已达341元。今年夏收预分社员收入又增加十五元。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消息!清算“左”倾错误以来,农村形势发展很快,大批贫困落后的“三靠”地区,一两年之间翻过身来。富裕地区怎么样?南海县作出了回答:同样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事实说明,不论是条件好的或条件差的,比较贫困的或比较富裕的地方,只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奋斗,就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兴旺发达起来。
有人说,南海县本来就是个富地方,他们富得快,是因为条件好。不错,南海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较优越。但是,同样的南海,粉碎“四人帮”以前的十年间,农村经济停滞不前,粮食单产下降,人均收入每年只增加二元多。近两年来大步前进,粮食总产量增加1.5亿斤,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特别是工副业生产,更是高速度发展。农民集体分配从1976年的152元多,猛增到341元。在生产条件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由十年徘徊到两年飞跃,这说明党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的是否正确,对于生产的发展是决定的因素。当然,不能否认客观条件的作用,不能要求条件不好的地方,很快达到南海县这样的水平。但是,只要象南海县那样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地的潜力,发挥集体和社员个人的积极性,每个地方都可以在现有水平上有较快的发展。
南海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状况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不论是社员、干部,务农还是务工,搞养殖还是搞种植,各条战线协同一致,满怀信心地学习、创造、挖掘潜力、疏通渠道和开辟门路,不论是国营企业、集体经济还是社员家庭副业,到处充满生机。党的政策打开了各种禁区,放开了农民的手脚,农村经济很快由死变活,生财之道越多,农民生活越富。
我们的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完成国家下达的征购和派购任务。对农业的领导,主要应当是因地制宜地贯彻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各方面引导和帮助群众主动地开辟更多的生产门路,寻求增产增收的办法,生产出丰富多采的商品。南海县的领导思想是,少一点限制和干预,多一点引导、帮助和支持。他们解除各种束缚农民手脚的绳索,把经营集体经济的自主权真正交到生产队,交到农民手里。领导精力,主要是指导基层建立和完善生产责任制,解决经营管理中的新问题,动员各有关单位从产、供、销各方面给予技术、物资、资金以及市场情况等的帮助和引导。因此区县农村经济很快地由停滞不前走向蓬勃发展。
有些同志担心限制和干预少了,会发生一些问题。发生一点问题任何时候都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调查研究,区别情况,是符合还是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令,是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是把生产搞得停滞不前?对前进中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一见问题就去卡去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再做那些扼杀农民积极性的蠢事。我们要相信群众的智慧和才干,要相信群众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我们在搞活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只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计划指导和市场管理,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即使发生一些问题,也是可以很快解决的。切不可遇到一点问题,就又回到一切卡死的老路上去。
我们有把经济搞死的教训,缺少把经济搞活的经验。南海县在这方面迈开了步子,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各地的情况不同,做法不能照搬。但是,南海县应当成为一个引路的典型,推动大家寻找各自由活而富的路子,促使农村经济更加活跃,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