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路是这样走出来的——记待业青年魏俊红兄妹开办的小酒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6
第3版()
专栏:

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记待业青年魏俊红兄妹开办的小酒店
座落在武汉市青山区的一家兄妹小酒店,经过一场争论之后生意又兴隆起来。
今年春节前后,一片指责声涌进了这个不到15平方米的店堂。店主人、年仅21岁的待业青年魏俊红和19岁的魏红英兄妹首当其冲。什么“不合法”、“接待不三不四的客人吃喝”、“开后门弄市场紧俏物资”、“雇工剥削赚大钱搞资本主义”等等不绝于耳。连迎新春挂在店门外的一对红灯笼,也被罗列在罪状之中,进而传出小酒店被罚款千元的奇闻,以证实其指责的正确性。一言以蔽之:看不惯,容不下。“小酒店”在漩涡中艰难地支撑着。有人投以同情的目光,有人为之鸣不平,当然也有少数人幸灾乐祸。魏家兄妹惶惑不安,担忧又落入没有职业的困境。
1978年,魏家九兄妹中两个待业、三个读书的,全靠父母的微薄工资养育。国家每年补助百元左右,以解某些燃眉之急。
1979年,随着经济政策的放宽,人们思想的门窗打开了。党指引的“自谋职业”的路摆在兄妹面前。7月,待业一年的俊红兄妹得到营业执照,开始经营面窝、油条,继而经营小菜饭,专供在集贸市场做生意的社员就餐。去年4月,“兄妹小酒店”的招牌挂出去了,经营小炒,侧重做大餐馆不便作的风味菜,如夏季的烧鳝鱼,冬季的三鲜火锅等。生意越做越活,餐桌由两张增加到六张,清贫之家也随着添制了几大件——电视机、收录两用机、电风扇、洗衣机。上学的妹妹们回家帮忙切菜、收拾盘碟、洗涮碗筷。在外工作的哥哥、姐姐有时回家也打个“小工”。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雇工剥削”吧!他们的行动是利国利民,值得赞助,无可非议。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丰硕果实,岂能与资本主义靠剥削致富划上等号?!
魏家兄妹自谋职业虽然遇到某些人的责难,但终究是受到党的政策保护的。来自各方的同情、支持、鼓励、帮助,温暖着他们的心,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
青山区区委书记、区长魏庆山四次登门拜访小酒店,嘱咐他们把卫生、服务态度、烹调技术搞得好上加好。春节前后,他又几次在暮色降临时,站在酒店对面的街沿上,观察酒店动静。在一次区干部会上,魏庆山说话了。他说: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兄妹小酒店的经营方式没有什么越轨的。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和一定范围的个体经营,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安排就业的主要途径。应该支持、鼓励待业青年自谋职业。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定团结的大事。
红钢城工商管理所的所长在个体商户换证会上旗帜鲜明地支持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发展,指出,兄妹小酒店被罚一事纯属捏造。
区财政部门的同志曾主动上门询问是否需要贷款。
啤酒,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也是紧俏货。有关国营商业部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酒店提供部分货源。有些好心的顾客只要见到市场有啤酒卖,便及时通风报信。酒店以零售价买进、配炒菜卖出,不取分文盈利。
光临兄妹小酒店的不少顾客还是俊红兄妹学习烹调技术的“师傅”,可谓现场教学带示范操作。
党给待业青年开辟了一条自谋职业的路,前途是光明的,但是,社会上的某些偏见和歧视,旧的传统习惯,却是这条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愿真正关心国家命运和待业青年前途的人们,伸出热情的手,去扶持、鼓励、帮助青年自谋职业;这也是为党、为国家作的一件大好事。
松 杰 兴 梅
(原载《湖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