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唐诗论丛》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6
第5版()
专栏:

《唐诗论丛》读后
贝远辰 黄泽梁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诗论丛》,是北京大学陈贻焮同志近三十年来研究唐诗取得的成果。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唐诗爱好者的兴趣。
全书总共二十二篇论文,除有关陶渊明、鲍照的两篇附录外,余者都是谈论唐诗的。
本书不仅涉猎广泛,而且对唐诗研究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探索。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成功地运用写景艺术,把祖国的壮丽山河熔铸在尺幅寸图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田园诗歌的画廊。本书即把对于这一诗派的研究,放在显眼的位置。全书收录的八篇论文,不仅全面评价了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而且就王维、孟浩然的生平事迹作了缜密详实的考证。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及其作品的研究,发掘了作家思想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审美观念中的进步因素,从而对山水田园诗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作了适当的肯定。
对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研究,本书也占有相当的篇幅。过去一般人评论李商隐的咏史诗和咏物诗,往往注重于它们的思想价值,而忽视总结其艺术上成功的经验,甚至因其下开“西昆”之先而颇有微辞。本书作者看法不同,他通过对这类作品的具体分析,肯定了李商隐善于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适当借助故实或前人诗文中的意境,并加以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构思和表达所取得的良好艺术效果。
《从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略论中晚唐诗歌的发展》一文,对两派诗歌思想上、艺术上的成败功过作了较细致的分析,揭示了整个中晚唐时期诗歌发展的趋归。作者在肯定元白诗派和新乐府运动发展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严肃地指出了由于这一诗派过分夸大诗歌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功能,而忽视作家的生活体验,导致了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对后世产生过不良的影响。在论述以韩愈、孟郊为首的奇险派时,作者肯定了他们与元白诗派一道体现了中唐诗歌“大变”的实绩,又从社会和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了这派诗歌形成的原因,并对这一诗派的主要诗人韩愈、孟郊、贾岛、卢仝、李贺等人创作上的异同进行了具体的比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