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阿富汗东北部人民抗苏斗争的进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6
第6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阿富汗东北部人民抗苏斗争的进展
新华社记者 沈毓强 本报记者 钟逢准
阿富汗东北部人民反对苏联侵略的正义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已经控制了努里斯坦地区和其他省份的广大农村地区,并且使苏联通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内地的陆路交通受到不断的袭击和破坏。这是8月间我们在巴基斯坦奇特拉尔访问时,从各有关方面了解到的情况。
奇特拉尔地区北、西、南部都与阿富汗接壤。虽然边界线上山岭重叠,道路崎岖,但两地人民关系密切,息息相通。在奇特拉尔流落有21,000名阿富汗难民,有些阿富汗抵抗运动组织也在这里设有办事处。他们对毗邻地区阿富汗的情况是很熟悉的。
一谈起阿富汗东北部的局势,阿富汗人士感到自豪的是,经过坚持不懈的英勇战斗,阿富汗人民终于把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队赶出了努里斯坦地区,使家乡重新回到自己的手里。“努里斯坦”的意思是“光明的土地”。它是一个山区,东部与巴基斯坦的奇特拉尔相邻,北部是兴都库什山脉,南部以库纳尔山谷为界,西部邻接潘杰希尔、尼杰劳、塔加奥等山谷,面积约5,000平方英里,人口10万左右。1978年4月塔拉基发动推翻达乌德政权的政变以后不久,努里斯坦人民在当年夏天就率先反抗塔拉基亲苏政权。苏联大规模武装入侵阿富汗之后,加紧对努里斯坦人民的血腥镇压。它出动飞机狂轰滥炸,并出动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发动军事进攻。努里斯坦人民联合起来进行抵抗,坚决打击来犯的敌人。他们破坏道路,封锁谷口,使苏军重型车辆无法通过。他们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避开苏联空军的袭击。苏军多次进攻,都没有能够占领努里斯坦地区。至今苏军有时还对当地进行报复性轰炸。
苏联和卡尔迈勒政权当局现在对努里斯坦实际上是采取守势,主要是防止自由战士南下。它们从库纳尔省边境村庄比尔科特经纳里村往西一带,总共部署了上千名的伪军。哨所外围埋地雷,拉铁丝网,企图防止自由战士的袭击。奇特拉尔西南端的阿兰杜与比尔科特隔河相望。一天中午我们来到这里访问,发现阿兰杜居民生活正常,边界线内人来人往,庄稼长势良好,牛羊正在放牧。我们站在村边向西往阿富汗境内眺望,看不到普通居民的踪迹,有些土地已抛荒,看到的只是阿富汗政府军的哨所和检查站,公路上冷冷清清,不时有几个伪军在行走。苏联和卡尔迈勒政权当局的戒备,并不能完全阻拦自由战士对他们的打击。纳里村在比尔科特西边2英里,有二三千人口,是卡尔迈勒政权的一个“土围子”,防备森严,自由战士长期不能进入。今年6月间,属于不同组织的500名自由战士联合起来,发动猛攻,终于占领了这个村子。
在与苏联接壤的阿富汗北部巴达赫尚、昆都土、塔哈尔等省,苏联都有重兵驻守。但是,他们也只是困守省会和中心城市,把守公路干线。苏军只能在白天活动,晚间则是自由战士的天下。自由战士活跃在巴达赫尚的省会法扎巴德的周围,并且把市外的水源切断。苏军有时也出动“扫荡”,但经常遭到强烈的抗击。前两个月在法扎巴德南部的朱姆地方,曾经发生一场激战。当地的妇女和儿童都奋起与自由战士并肩作战。有一名自由战士被伪军打死了,他的妻子从屋顶上投下石块将那个伪军砸死。随后她拣起丈夫和伪军的枪支,投入了自由战士的队伍。
由于公路经常遭到破坏,苏军不得不依赖空运提供给养。但空运毕竟数量有限,所以还是少不了车队,并且用坦克护送。自由战士伺机伏击车队,用敌人的物资补充自己。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套打坦克的经验,土制的燃烧瓶和地雷,都有一定的效用。他们也拥有少量缴获来的反坦克火箭筒。从昆都士省经巴格兰省等地到喀布尔的公路,是苏联通向阿富汗的大动脉,1979年底从陆路入侵的苏联军队主力就是沿这条公路南下的。如今苏军对这条公路严加防守,每隔一二公里就驻上一支护路部队。尽管如此,这条公路也不能保证畅通无阻。不久以前,这条公路曾因受到自由战士的破坏而中断多日。
阿富汗人民关怀瓦汗地区的情况。苏联对这块连接苏联、中国和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领土垂涎已久。苏联已经把当地的二三千名居民全部迁走,实行直接的军事控制。据报道,苏联已经在这个战略要地设置了导弹基地。通往瓦汗走廊的孔道伊斯卡什姆等地,已经被苏军封锁。阿富汗自由战士目前还没有力量进入这个地区打击苏军。一位阿富汗抵抗运动组织的代表对记者说,阿富汗人民一定要把包括驻瓦汗地区在内的苏联军队,全部赶出阿富汗!(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