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他们用木偶战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7
第7版()
专栏:

他们用木偶战斗
本报记者 梁丽娟 李家德
在首都最美好的季节里,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木偶剧团来到我国访问演出。这是南斯拉夫第一个木偶剧团来我国演出。首都观众对这些富有民族色彩和很有特色的木偶剧怀着浓厚的兴趣。
卢布尔雅那木偶剧团成立于1948年,它是南斯拉夫最早成立的一个木偶剧团。这个剧团不愧是“游击队木偶剧团”的继承者,他们仍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干劲。剧团在24日晚12点从机场到达宾馆,凌晨两点才就寝。但是早上9点他们就又赶到首都剧场布置舞台了。这次有的演员一人兼演几个角色。有的既编剧又演戏。总共只有38人的剧团,去年在国内外共演出了465场,有时一天演三场,在新年期间甚至一天要演六场。他们在去年的全南斯拉夫木偶演出中被评为最佳剧团。这个剧团还曾给意大利、奥地利、西德、瑞士、法国等许多国家带去了优秀的南斯拉夫木偶艺术。
木偶剧团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两个节目:《真实的故事》和《樱桃山上审山羊》。《真实的故事》是一篇富有革命性的传奇故事。叙述一个没有文化的笛童,如何与工人、农民联合起来打倒暴君,赢得权力和自由的过程。《樱桃山上审山羊》是一篇幽默的社会讽刺作品。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内部的关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全剧的整个情节。整个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在剧场休息时,剧团还将带来的当时“游击队木偶剧团”制作的木偶,为观众加演了当年的节目。这些用降落伞等废物材料制作的简单木偶曾增加了战士的欢乐,如今却珍藏在卢布尔雅那人民博物馆里。
卢布尔雅那木偶剧团的演出比较新颖,没有台框(布围子),不仅木偶表演者和观众直接见面,而且还有演员与木偶同台演出。另外,木偶的体型较大,约80—90厘米长,造型也比较夸张,整个演出别具一格。
剧团里六十三岁的老演员西蒙契奇·纳泽给我们介绍了当年游击队的文艺演出活动。虽然斯洛文尼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法西斯占领,但英勇、乐观的南斯拉夫游击队照样进行演出活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恢复木偶剧团,这在当时被占领的欧洲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从无产阶级旅里选出一部分战士,经过艺术训练,分别参加木偶、歌唱、舞蹈等不同剧团,分成小组进行演出。在解放区,这些剧组利用部队休息的间隙随时演出。有时剧组还到法西斯和南奸控制严密的敌占区演出,对群众进行宣传。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道具只能用牛马搬运,有时分给剧团一个星期的粮食只够他们吃一顿,常常吃不上饭。西蒙契奇本人、他的母亲和兄弟都是游击队员。
战争结束后,南共联盟确认剧团的教育作用,把它保留下来。三十六年来,卢布尔雅那木偶剧团把“保持革命传统,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革命斗争中的精华传授给下一代”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除了保留的传统节目外,它每年还根据国内外优秀作品编演五个新戏,其中四个选自国内题材。剧团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中,反映游击队生活的《真正的战士》已演出130场;两年前从法国移植的《年青的亲王》,至今仍场场满座。至于《蹦蹦跳跳的球》这个捷克斯洛伐克木偶剧,他们已演了三十年,演出700场,当年看过这剧的孩子如今已领着孩子来看了。刚接受剧团对她演出三十年祝贺的老演员薇拉·斯迪奇这次来华朝气勃勃地为首都观众演出。
剧团在北京演出三场后,将前往济南、天津两地继续访问演出。我们祝愿他们的演出成功,祝愿这个有朝气的剧团继承先辈传统,在青少年的教育事业中,作出更大的成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