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记梅先生——纪念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7
第8版()
专栏:幕前人语

记梅先生
——纪念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
冯亦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对京剧有了爱好。我最喜欢听旦角文文静静的歌声。而邻居老人收藏的唱片中,多的是梅兰芳先生的杰作,因此我从小就喜爱聆听。至于亲眼看红毡毯上梅先生的表演,则还是三十年代初的事情。
第一次看梅先生的演出,是我在上海读书的时候,记得那晚梅先生贴的是《霸王别姬》,演项羽的是杨小楼。那天一早我就去黄金大戏院买票,得到的回答是全部戏票早已售罄。失望使我心里难受,“无巧不成书”,却来了个退票的。虽然他要我的钱比原来应该付的多两毛,虽然我是个穷学生,父亲每月给我的零用钱并不多,我还是“认”了。
梅先生的虞姬,活画出一个置身于四面楚歌、生离死别的女儿心情。她柔情万千,却又显出她的刚烈遒劲,劝酒的“夜深沉”与抹剑的一挥,能不为观众深切同情与失声叹息!而以活霸王著称的杨小楼,与梅先生相互配合,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我以后不知看了多少遍《霸王别姬》,梅先生的演技是更为细腻入微,超脱于京剧程式之外了,而演霸王的无论是金少山或刘连荣,都未有超过杨小楼的。
约摸十年之后,我浪迹香港,其时梅先生也在那里避日寇与汉奸的凶焰。有次一位父执在九龙塘俱乐部宴请梅先生,我也躬逢其会。这是我第一次与他同席。这样一位国际知名的表演艺术大师,我初想,必然是位高不可攀的人物,何况在座的人只有我是后辈,但言谈之间,他对我一点也不忽视。他举止潇洒温文,言语典雅蕴藉,恂恂然,蔼蔼然,可接可亲。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不久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梅先生和我都同隶华东第二团,一起搭火车北上。和梅先生同行的还有数十年来随他演出的王少亭等名角,我才知梅先生不忘故旧,多年来始终负责这批朋友的生活。他自己不为敌伪演出,也不愿朋友们失足,宁愿典典卖卖来坚持操守。
车到蚌埠,因为正在施工修理铁路大桥,我们不得不临时下车,在大街上一家茶店里休息。不知怎地消息传开,说梅兰芳到了蚌埠,狭隘的长街顿时聚集了千百路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再鼓掌要求梅先生和他们一见。几位工作人员多方劝说,也无结果。这时梅先生就走到楼窗口向路人致意。人群见了他笑容可掬的身影,齐声要求他唱几句以偿他们的宿愿。梅先生高兴地引吭高歌,博得了人群中发出的不绝彩声与掌声。一曲又一曲,只有在工作人员一再央说梅先生旅途劳顿,亟需休息时,人们才逐渐安静下来。但是他们还是不散,一直送我们到车站上车。
我向梅先生道乏,他意味深长地说,我如今多少理会了些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了。这句话启发了我的深思。人民需要文艺,人民尊重文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也永远不能忘掉厚望于他们的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