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大力开展职工业余音乐活动——听吉林职工独唱会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29
第8版()
专栏:

大力开展职工业余音乐活动
——听吉林职工独唱会有感
李凌
吉林省职工业余演出团应文化部群众文化局、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活动委员会的邀请,最近来京为北京工厂、矿山、大专学校和首都观众演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演出团的成员,大部分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来自工业、交通、林业、矿山各条生产战线,既是生产、工作的骨干,又是职工业余音坛上的一支新生力量。
他们演出的曲目,大部分是自己创作的,以他们自己的歌喉,唱出了他们在四化新长征中的心愿和气概。如《党旗飘扬在我们心头》、《我漫步在松花江上》、《七月的歌》、《歌唱我们的汽车装修线》、《林中彩霞》等歌曲,从各个角度反映了职工们生活和社会的新气象。这些歌曲,在曲式、体裁、风格上都有一定的创造。
最可喜的是,发现了一批有着较好的歌音和表演才能的年轻的人才,如男高音韩英环(汽车司机)、女高音赵桂芳(四平地区牙科医生)、郭长虹(林业工人)、褚艳红(长春汽车厂职工)、女中音常晶泽(铁路工人)等。他们不仅声音嘹亮、音质优美、行腔婉转,而且在体现歌曲的情趣、风格上也有较好的造诣。
看了这台演出,颇有感触。我们北京的广大青年职工,有不少是喜欢音乐艺术的。在“文化大革命”前,象电子管厂等工厂,都有自己的比较完整的管弦乐队、合唱队和独唱独奏组织。北京市文化局群众文艺处、市工会、工人文化宫对于工人音乐文化生活非常关心,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到厂、矿进行辅导;一些音乐团体的作家、歌唱家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进行长期的声乐教学活动,举办一些歌曲创作培训班、指挥班、声乐班,轮训了大批职工业余音乐干部。
但在十年动乱中,许多职工的音乐组织遭到破坏,大部分都停止活动了。新进来的一些年轻职工,不但不懂得五线谱,不懂乐器,有些连简谱知识也缺乏,音乐的鉴别力较低,因而一些港澳的不够理想的流行歌曲,一时在一些职工中流传开来。这对培养青年职工的健康的音乐爱好和情操,特别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有矛盾的。
打倒“四人帮”之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市总工会、市文化局等单位曾着力恢复属下的管弦乐队、合唱队、民乐团,也办了多期的歌曲创作、声乐、器乐培训班。全国音协和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也创办了钟声乐团(包括管弦队、民乐队和合唱队)。但从全市青年来说,这还是很不够的。
如何能很好地开展这一工作?我想,我们如果能从吉林等地的经验中,学习他们关心职工音乐生活,号召大批专业工作者面向基层,这对活跃北京市的社会音乐生活,是会有很大的好处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