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银钱业的新方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8-24
第1版()
专栏:社论

  银钱业的新方向
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八月一日于北京召开,八月十日胜利闭幕。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在中央人民政府胜利地制止了十二年来的通货膨胀,使物价趋向稳定之后。这次会议,根据了中央人民政府调整工商业的总方针,商讨了调整与改造我国金融业最重要的三种关系。这就是:第一、调整金融业与工商业的关系;第二、调整金融业中的公私关系;第三、调整金融业中的劳资关系。调整这三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使我国金融业能够适应通货稳定的新情况,完成其扶植工商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任务。
中国银钱业过去的发展是畸形的。在一九一一年前后,我国开始有银行的创立。但是,由于中国民族工商业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的压制与摧残,以致银钱业不能与工商业相结合,而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胁持与利用。帝国主义利用银行钱庄在我国收购土产、推销洋货;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四大家族通过银行钱庄搜括财富,筹措内战军费。银钱业麇集上海,大部依靠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追求公债、金银、外币和房地产等投机的利润。抗日战争以来,通货膨胀绵延十二年,人民困苦加深,正当工商业凋敝,然而银钱业却呈现畸形的繁荣,当时的这些银钱业,或直接参与投机,或与工商业中的投机经营相连结,因此,他们的发展与繁荣,是建筑在投机的基础之上的。投机与暴利腐蚀了银钱业,使他们盲目地扩大机构,增添人员,提高待遇,铺张浪费;逐渐脱离了对正当工商业的联系,更脱离了人民。这一发展与繁荣是虚假的,造成了银行机构在大城市的畸形增加,在中小城市则急剧减少。虽然他们的投机利润和利率、利差都很高,收益很大,但存款实值反而减少。今年三月通货稳定后,银钱业的缺点完全暴露,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据调查,各私营行庄存款的余额,只有战前的四十分之一,但其人员却还有战前的百分之六十六。因此,造成了不久以前京、津、沪等地行庄集中倒闭的情况。据京、津、沪、汉、广州、重庆及西安等七大城市调查,一九四九年底有私营行庄四四六家,一九五○年六月底仅有二一三家,倒闭了二三三家,占原有私营行庄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二。
但是,现在我国银钱业扶助工商业,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而努力的新时期,已经到来了。目前通货和物价都均已趋向稳定,投机的可能性已日趋缩小,正当的银行信用制度有条件重新建立。工商业调整后,已逐渐进入坚实发展的道路。因之,银钱业也已经有可能开展正常的存款、放款和汇款等业务,以扶助正当工商业的发展。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所号召的调整三种关系,将把困难中的金融业放在正常的基础之上。
要调整金融业与工商业的关系,应该确定金融业为工商业服务的方向,使金融业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目前在金融业与工商业的关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金融业与工商业的联系应该密切起来。目前这种联系是很不深入和不广泛的。如武汉市三万余户工商业中,与银钱业有联系的仅有三千户,即占工商业总户数的百分之十;北京市工商业与银钱业有来往的,也只占全体工商户的百分之九点七。这种情况是应该努力改善的。其次,在存放款方面,目前银钱业的要求是:利率要高些,利差要大些,期限要短些。但工商业的要求相反。他们要求利率要低些,利差要小些,期限要长些。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目前不合理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工商业苦于找不到周转的资金;另一方面,银钱业苦于有钱放不出去。这种情况也是亟应加以调整的。因为金融业既然以扶助工商业,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为目的;金融业既然为工商业的一部分,那末,它的职责就应该是努力吸收社会资金,扶助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私营行庄更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强服务的精神。在这种精神下,过去那种单纯从赢利观点出发的存款和放款的办法,就应该有所改变。应该认识,金融业对工商业的扶助,不仅要做到尽可能地供给资金,并且应该做到尽可能地供给便宜的资金。应该认识,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利率的高低,应以工商业平均利润率所能负担的为限度。现在的利率是过高的;利差也仍嫌过大。以上海来说,最近放款利率,最高为月息三分九,较战前约高出一倍。战前存放款利差约为一与三之比,而目前则为一与六之比。这显然是应该调整的。当然,目前私营行庄吸收存款有困难,资金短绌,头寸不够应付,因此,过大过速地调整利率,也将加重私营行庄现有的困难。但是,为了扶助工商业降低生产成本,现在的利率应逐渐降低,利差应逐渐缩小,以便达到战前的水平,这是很必要的。此外,私营行庄还应该力求精简机构,节省开支,减低成本,才能做到不必降低存款利息,而能减低放款利率的目的。放款期限亦应以适应工商业的要求为原则。金融业不但要扩大与工商业的联系,并且还应该深入这种联系,了解工商业的业务计划,以便适当地加以扶助,监督其生产,以保证贷款达到正当的用途。
金融业中的公私关系,同样应该加以调整,在这一方面,国家银行应负起领导的责任,通过金融管理与业务联系,把银钱业的力量组织起来,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共同发展。目前在金融业的公私关系中,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想。有的人错误地认为目前公私之间是互相排挤的,认为国家银行的发展,影响了行庄业务的衰退,因而提出所谓“一碗饭该谁吃”的问题。但是,事实证明,近半年来,当着私营行庄发生大批倒闭的时候,国家银行在机构与业务上,虽然比私营行庄发展得快些。但这是执行代理国库、实行现金管理的结果。比如,在国家银行中的私人存款只占百分之八,此外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工商业未与银钱业发生业务关系。由此可见国家银行的发展,并不影响私营行庄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的公私关系,应该是团结金融业中的公私力量,在扶持生产的基础上求得共同的发展,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凡是私营行庄可以办理的业务,应当准许办理。但国家银行在扶助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所负的职责则与一般私营行庄有所不同。它首先要努力完成政府赋予国家银行的特殊任务,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其次,根据共同纲领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它要领导监督和帮助依法营业的私人金融事业;只要私营行庄努力为生产服务,扶助正当的工商业,国家银行还可以给予必要的支持。国家银行对私营行庄应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在业务上,国家银行应协助私营行庄调拨资金,开展汇兑,便利城乡物资交流;遇到信用发生迟滞的时候,可以采取转存款的方式,帮助私营行庄克服困难。目前国家银行正拟举办转抵押的业务,以减少私营行庄在扶助工商业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在周转困难时予以通融。但私营行庄应该摒弃单纯依赖国家银行的思想,如要求国家银行给予无限制的转抵押、转存款和固定的加息等优待。私营行庄应努力改造自己,并在积极扶植工商业中,自求发展,从而取得国家银行的适当帮助。
金融业中的劳资关系,也还应该继续进行调整。政府主管机关和工会应帮助劳资双方,进行协议。努力精简节约,改善经营,改造私营行庄在过去通货膨胀时期所形成的不合理的经营方式。使金融业机构、人员、开支等项,改变到能够适应通货稳定的新情况。我们希望在私营银钱业中的从业人员,彻底抛弃求取暴利的经营方式,同时不要强调优厚的待遇标准。过去私营行庄虚假的繁荣,对于国民经济并无好处;过去从业人员的优裕生活,也是建筑于广大人民的贫困之上,不值得留恋回忆,应该从长远的利益着想,努力逐渐改变旧的习惯。目前私营行庄从业人员的待遇,仍然远比国家银行人员的待遇为高。据华北区的调查,私营银行从业人员的待遇均比国家银行的待遇高出一倍半到三倍。这显然是不利于经营的。
我们相信,银钱业经过调整以后,凡是认真改造自己,努力扶持正当工商业的,都将会有一定的发展与好转。银行业的存放业务,自三月以来已增加一倍,最近尚在增加之中,随着物价日趋稳定和工商业逐渐的好转,金融业本身如再经过精简节约,业务亦将继续有所发展。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私营行庄是否愿意坚决切实进行这个改造。
一般地说,大银行历史久、有资产,这是良好的条件;但机构臃肿,人员众多,开支庞大,如不切实进行精简节约,困难仍然是不容易克服的。中小行庄资力小,在信用迟滞时期风险较大;但是采取联营的方式,其业务情况已日趋好转;今后如能加强联营组织,进一步集中运用资金是有前途的。
银钱业从扶植工商业及自我改造中求得好转与发展,这是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所指出的方向,我们希望私营行庄的从业人员切实进行学习研究,使之贯彻实现,以争取业务的好转。同样,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应该研究与执行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的方针,团结私营行庄,以达到扶助正当工商业发展的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