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怎样领导经常性的生产竞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8-24
第2版()
专栏:

  怎样领导经常性的生产竞赛?
本报特约通讯员东北先进生产者 张尚举
一个好的不脱离生产的工会干部,不仅要完成与超过自己的生产任务,成为生产先进者,还要作好工会工作。沈阳机器三厂装配场支会在一年来的生产竞赛中,在组织与领导工友完成生产任务及提高产品质量上,都创造了空前的新纪录,引导工厂走上经常性的生产竞赛的高潮,获得工厂模范支会的光荣称号。
一年来的工作成绩
我把装配场支会工作作个简单的介绍:一九四九年四月份以前,第三机器厂是修配伪满及国民党侵占时期扔在仓库的破坏机器、车床等。四月份后,工厂开始正轨生产六尺皮带车床。工厂也逐步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钳工集中装配场,当时工友徒工共八十名(现为一三六名)成立起工会,分十二个生产组。当时除划线组有生产任务外,其他都是准备生产工具。五月份开始装配,支会发动了装配场全体工友向全厂挑战竞赛。在竞赛中,装配场创造出缩短工时的新纪录。如四月份原计划装一台车床需一二○工,装配厂只用了一○二工,六月份更降为九二工。十一、二两个月工时三十六点三个工,两月共装出八五台(任务八○台),还额外装配五十匹马力的五台空气压缩机。一九五○年一月份自报工时为三一·三工装一台。全月装出四五台。额外还作出不少六尺闷罐车床工具。二、三月份为响应高岗主席质量第一的号召,装配质量马上就提高了,每台都经工业局检查合格,并打了钢印。装配工时为三九工(这是提高质量的标准工时)。六尺全齿轮车床今年二月工时九十工装一台,四月份缩减到工时为七二·七八工。五月份更降为六七工。六月份任务为二十台全齿轮车床,超过任务一台,质量消灭了下级品。从以上的数字,就能看出装配场支会发动生产竞赛的成绩:大大的缩短了工时,提高了产品质量。
装配场车间工会怎样做出成绩的?
工会加强了组织,建立起每周一次的车间生产会议,及二天一次生产“碰头会”,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建立了小组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汇报的经常制度,对保证生产起了很好的作用,一年来解决了工会工作中不少的问题。先说工会怎样鼓动起装配场向全厂挑起生产竞赛的吧。
一九四九年七月,行政上布置八月份生产任务是六尺吊挂车床二十五台,分会便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全体会员保证完成任务,装配场支会干部回到车间后,立刻到小组发动大家讨论,结果划线组提出保证三十台,任秉公溜板组保证完成任务缩短工时百分之十七,其他各组都自动缩减了工时,都要保证二十五台。把全体工友发动起来后,工会干部更主动的同工长商量:“咱们场各个组都能完成任务,为什么不和其他各部挑战?”工长一听很同意,发出挑战书后,很快就引起了全厂的应战,推动了全厂。
装配厂支会向全厂竞赛,由去年到现在没有停止过。比如今年纪念“七一”党的生日,装配支会向全厂竞赛提高质量,保证今后坚决消灭下级品及不良品,争取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标级品,提出的口号:“保证标准部件进来,标准品出去”。并主动的和技术人员团结,提出“要想台台标准品,技术人员请来共同费脑筋(研究)”的口号。
工会经常地帮助工友进步
老工友范学礼有技术,有经验,就是存在保守思想,动不动就说:“老中国我一天挣一块大洋,吃大米白面;现在工人地位提高了,每天才吃一顿大米饭!”工会干部张尚举三番五次给他讲:“老中国有几个工厂?能挣一块大洋的工人有几个?大多数的工友都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沈阳有这样多的工厂,工人都有工作,有饭吃。”老范慢慢的在思想上转变了,从前划大部架子须八小时,创造新纪录运动中降为五十四分钟,以后经常保持着两点十分。在评工薪时,增加工薪的工友当然很满意,可是降低的就有的不满,谭树番工友降低工薪后,思想就弄不通、闹情绪,影响了生产。根据这情况,工会就派几个委员去帮助他,告诉他:“技术好不拿出来也不行,必须将全部技术能力拿出来,多干活才能多挣钱。”结果老谭思想弄清楚了,他说:“好吧,以后看!”现在老谭的工作特别积极了。
支会车间会议提高了技术
划线全台皮带车床为一一四部件,经过研究改造出工具后,只剩七十余大件,创造划一台车床用一一三○分钟的新纪录,受到工业部一等集体奖励及锦标。六月份装配厂自己提出要装三十台全齿轮车床(行政上规定的任务是二十台),因为中间发生待料现象(等滚珠),从五日就待料,直到二十日才由瓦房店买来(详见八月二十一日本报),装配出三十台已到月底,检查有九台下级品。因为已到月底来不及修理,只好放到下月修好再交。根据这种情况,六月三十日支会便召开了车间会议研究,讨论结果除了待料,时间短促外,削孔车不准也是原因,削孔车主轴架眼太紧,公差有的十八道,上外套时可能刮偏或刮扁了。滚珠内套上在主轴上时,需要用力打入,可能引起内套的变形。经任秉公(支会主席)和金雨林研究改进工具后,正在加工中。以上几个实例说明,装配厂缩短工时主要是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有问题就研究就改进工具,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强度。
创立生产责任制
装配厂由二月份就有口头分工。工业部关于生产责任制的指示下来以后,支会首先培养了床身组,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责任制度,做到了明确分工,然后推广到全装配厂。现在已为行政上明文公布,经群众通过后,成为全厂执行的六种制度了。
五月份以后,支会又提出实行追根检查责任制,成立了《追根黑板报》。谁不负责任就追根;如发生待料现象,即由支会文教委员刘德家将待料部件在《追根报》公布出去,以追究责任,找出毛病,改进工作。实行几个月来效果很好,每次都能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追根报》已引起行政与厂工会的特别重视,现在已作了一块大黑板,还建立了有问必答制度,问答栏中代装配厂登出待料问题后,有关部门就立即答复。
但装配厂支会工作也不是没有困难的,他们的困难不是脱离生产与不脱离生产的问题,主要问题是月月等工待料,缺少部件没法解决(工友反映:月初闲个要命,月底忙个要命),这也说明三厂责任制贯彻的还不够好。希望三厂行政、工会,特别要注意解决这个大问题。装配支会工会干部要防止急躁,虚心向群众学习,永远努力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