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危难之中见真情——记新乐县人民抢救食物中毒的子弟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04
第5版()
专栏:

危难之中见真情
——记新乐县人民抢救食物中毒的子弟兵
8月1日下午一点半,在解放军某部六连的驻地,欢声笑语的营房陡然变得紧张起来。全连有36名指战员开始恶心、呕吐、腹泻,有的处于昏迷状态。不好,食物中毒!36名指战员的生命,危在旦夕!连长傅瑞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部队驻地离新乐县医院10多里路,怎么办?只有向地方领导机关求援。顿时,急促的电话铃声震惊了新乐县委、县政府、武装部……
“快!救解放军去!”县武装部的吉普车风驰电掣般飞向部队营房;行驰在公路上的生产队的拖拉机掉转车头,开足马力奔往六连驻地;十几辆自行车也跟了去……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里,新乐县党政军机关的20多名领导干部匆匆地赶到了县医院。县医院只有72张床位,早已住得满满的。一下子进来30多个病员,怎么安排啊!“走!”年过半百的县委常委赵杰把手一挥,20多人就骑上自行车,冒着高达38°的酷热,到县商业服务楼借来了16张折叠床、18条长椅子。街上许多不相识的群众听到这个消息,也纷纷赶来帮忙。大家一齐动手,抬床、装车、卸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在县医院的楼道里支设起36张病床。
下午两点半,载着36名子弟兵的各种车辆开进了县医院。早已在门口等候的领导、群众和医务人员一拥而上,背的背,抬的抬,搀的搀,很快就把子弟兵安置在临时病床上。
经过紧张的会诊,病员全部需要输液。一下子开30多条液路,这在县医院是前所未有的。输液架不够,张丽娟等几个护士就用手举着输液瓶,长达3个多小时。一说缺少药品,就马上有人去县医药公司采购。近百名医务人员相互配合,争分夺秒,整个救护工作紧张而有秩序。很多人中午未吃饭,一直守护在病员身边喂水、擦汗,精心照料。他们只有一个心愿,让亲人解放军快快脱险。
与此同时,闻讯赶来的群众也在为子弟兵的安危焦虑。许多不知姓名的群众给子弟兵送来了枕头、床单、蚊帐;还有的送来冰棍、西瓜、罐头等。患急性肠炎住院的女社员王大凤,不顾自己的病痛,和护理她的女儿一起,娘俩换着班为战士们擦汗、喂水、扇蒲扇。
入夜,子弟兵的病情开始好转,县医院的紧张空气也渐趋缓和。但县党政军机关的领导干部一个也没走,他们轮流值班,守护在子弟兵的身旁,为病员们扇扇子,轰蚊子。送走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上午,36名子弟兵全部化险为夷。他们被扶上救护车,要返回连队了。望着一夜没合眼的医务人员和当地党政军领导,看看围了一层又一层的人民群众,他们的眼睛湿润了:是党,是人民,是社会主义,给了他们新的生命。
本报通讯员 董梅庆 刘青哲
本报记者 杨振武 高保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