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何劳捉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04
第8版()
专栏:

何劳捉刀
郭光豹
《世说新语》有段叙述:“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闲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后称替人作文为“捉刀”。
类似上述事儿,在旧社会实属司空见惯,不足为怪。令人感慨的是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横行时期,这类事情却演为时髦。在那时,“首长”们设置大小“刀笔吏”,大至重要会议的发言稿,小至一封家书,都要劳人代笔。它的流毒,至今还未完全肃清。
由这件事使我想起另一件事,那是1967年夏天,我从一个什么“战斗队”所抄到的一大堆材料中,看见陶铸同志1956年亲自起草的一份对民主人士所作的关于贯彻“双百”方针的报告底稿:普通十六开稿纸,蝇头小楷毛笔字,工工整整写了七十二页,看后不禁油然产生敬意,深深感到陶铸同志这种不假别人之手,自己进行艰苦劳动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军政领导人中,这类事情还有许多。
最近,我听到不久前逝世的向仲华同志的几件事,实在感人肺腑。一件是他作有关自卫反击作战的报告,他认为这是大事,应该自己动手,于是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思索,再把机关工作人员找来,把自己的观点详尽地谈了半天,机关人员只用一个晚上把他的录音整理变成初稿,第二天送他审查,他再用一整天作了反复修改,第三天登台作报告,讲得有血有肉,博得一致好评。另一件是1978年他在政工会议的报告,机关为他草拟了一个讲话稿,但他实际讲的却是经过自己亲自动手准备的一篇。第三件是今年传达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上午从北京回来,下午就坐下来认真整理笔记本,用一天半时间亲自写了一个讲话稿。当秘书要为他代劳时,他婉然辞谢说:“何劳代笔。”
我们应该为这一“何劳代笔”叫好!它道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精神。我们需要这样的领导干部。那种事事依赖秘书代劳,放弃自己责任的作风应当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那一套应当赶快丢掉。(附图片)
孙以增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