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中国瑞典交往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06
第7版()
专栏:

中国瑞典交往史话
王禁声
中国和瑞典距离遥远,但是两国之间很早就有了友好往来和文化经济交流,这方面的重要史实可以举出不少。
中国的丝绸碎块
近些年,瑞典的考古工作者在毕尔加(位于麦拉尔湖,是瑞典最古老的城镇)的古物发掘中,发现了九世纪(我国唐朝中期)的中国丝绸碎块。这是在瑞典发现的最古老的中国文物,它说明中国的丝绸早在一千一百多年前就到达了瑞典。在以后的若干世纪中,中国的丝绸又陆续来到瑞典。在乌普萨拉大教堂的博物馆中,有一顶十三世纪一位瑞典主教的帽子,上面的飘带就是用中国蓝色丝绸做的。
瓷器在瑞典
十八世纪,瑞典商人开始同中国贸易。第一艘瑞典商船从哥德堡城出发,在1732年9月9日抵达广州。从此开始了中、瑞两国之间的直接贸易往来。
瑞典商人在广州设有贸易中心,主要从广州购买中国商品,以茶叶、丝绸、瓷器和食品作料为大宗。也进口中国的漆器和墙纸。
贸易的往来增进了两国相互的了解,也推动了文化往来。中国瓷器进入瑞典之后,深得瑞典人的喜爱。许多社会上层人士,在家庭中都要陈设若干中国瓷器,作为有文化教养的标志。
也有不少瑞典人拿着瑞典图案,在中国定做瓷器。至今我们还可以在瑞典一些博物馆和家庭陈设中,看到带有瑞典图案的中国瓷器。这是中瑞文化交流的生动例证。
林奈和中国茶树
瑞典的植物学大师、世界植物分类学的鼻祖林奈极为注意对各种植物标本的收集。中国的植物也是林奈关注的一个方面。
林奈有过一个理想,要亲手在瑞典培植出茶树。因此,他渴望得到活的茶树。1763年,林奈获悉当时在广州的瑞典船长艾克伯格准备为他带回活的茶树时,给艾克伯格写了一封心情激动的回信:“真是茶树?是活的茶树?!我已经老了,不过要是确实是真的茶树,我敢去哥德堡,把茶树抱在怀里,带回到乌普萨拉”。
哥德堡位于瑞典西海岸,同靠近东海岸的乌普萨拉相距600公里。林奈要一路上把茶树抱在怀里,说明他对中国茶树是何等的珍爱!
皇后岛上的中国宫
在斯德哥尔摩西面30公里的皇后岛上,有一片规模宏大的园林,是瑞典皇室夏季居住的地方。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建筑物:夏宫、中国宫和剧院。中国宫最早建于1753年,全部建筑材料采用木料,后因潮气侵蚀而逐渐损坏。1763年重建成现在式样的中国宫。
十八世纪中叶,欧洲曾出现过“中国热”,以追求中国的文化艺术为高雅,模仿中国园林和建筑设计。在瑞典也不例外,瑞典皇室中曾把孔子的学说列为王子学习的教材。中国宫也是在这种热潮中建造的,作为献给皇后生日的最珍贵和最时髦的礼物。
中国宫的设计系模仿在德国建造的中国宫。尽管外形上并不典型,但室内布局与结构却很精细而逼真。例如二楼的回音壁和回音台,它的结构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相同,回音台的回音效果也相似。每年夏天有许多旅游者到这里来欣赏这种奇妙的回音。
康有为的足迹
我国清末改良主义的主要代表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迫流亡国外。他在16年流亡生活中,曾两次来到瑞典。第一次是在1904年7月,先下榻在“宏大旅馆”,后来搬到斯德哥尔摩南面的海滨城镇沙丘巴登,这里的美丽风光使他神往。两年之后,他又一次访问了瑞典,并在沙丘巴登买了一个小岛居住下来,并把岛上所住的别墅起名为“北海草堂”。
他虽然作为一个政治流亡者来到瑞典,但仍然受到瑞典政府的友好接待。当时的瑞典国王夏季也住在沙丘巴登,作为近邻,曾到康有为的别墅看望过他;瑞典外交大臣拉格海姆还专门接见了他,并为他安排了一些参观节目。
仰韶文化与瑞典地质学家
仰韶文化是我国石器时代的文化。这种彩陶是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
最先在仰韶村发现和发掘了这种彩陶的,就是瑞典的地质学家安德逊。他于1914年受雇于中国政府,来中国担任采矿顾问。1920年,他同一名中国助手一起,第一次在仰韶村发现石器时期的遗址,并发掘出大批彩陶,因而,“仰韶文化”的命名同安德逊的名字是分不开的。
从正门进入紫禁城的瑞典王储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即现国王的祖父),在他还是王储时,于1926年10月偕夫人访问中国。他们要求参观北京紫禁城及其所收藏的珍宝和古物。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他们的参观作了特殊的安排,决定打开正门,让他们穿过天安门,从午门进入紫禁城。那时外国贵宾参观紫禁城,只能从东华门或西华门两个边门进入,不允许由正门进入。这次为瑞典王储打开午门,是十五年中的第二次。
瑞典王储喜爱考古,而且是中国瓷器的专家,他自己收藏的中国瓷器达几百件之多。这次参观紫禁城,让他观看了许多未陈列过的我国瓷器和古物,使他极为满意。在参观中,他对那些精美高超的瓷器艺术,啧啧称绝。
瑞典王储的中国之行已经55年了,今天,瑞典国王和王后又将踩着他们祖父的脚印来我国访问,这是中、瑞关系史发展的自然继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