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07
第5版()
专栏: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
李义彬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一部威武雄壮的中国革命战争史,几乎每一页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智慧。他戎马生涯的起点,从黄埔军校开始。
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5月。它是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是孙中山先生在革命中一再遭受挫折而接受教训的结果。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孙中山说:过去因为“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他说:我们一定要开这样的学校,要造成革命军。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使苦闷彷徨中的孙中山看到了前途和光明,他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黄埔军校创办伊始,就以苏联红军为榜样,设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部机构。在军队里设立政治机关,开展政治工作,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
周恩来同志到黄埔军校就任政治部主任,据见到的文字记载是在1924年11月。刚刚从欧洲归国不久的周恩来,是应孙中山和廖仲恺(时任驻黄埔军校党代表)的邀请,被中共中央派到黄埔军校主持政治部工作的。当时他年仅26岁,但他那旺盛的革命斗志,炽热的爱国精神,忘我的工作作风,卓越的领导才能,在师生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他在黄埔军校的时间不长(1925年7、8月间就离开军校,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任职,此后也曾多次来军校讲演),但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拓荒者,有许多创造性的建树。他领导的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造就了一批青年革命军人,他们在东征,平定杨、刘叛乱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当时,黄埔军校成了一面革命的旗帜,是全国青年向往的地方,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地”。
这里谈谈周恩来同志在黄埔军校的主要历史功绩。
第一,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阐述了军队的性质、作用和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周恩来在《军队中政治工作》一文中说:“军队是一种工具——武器,谁也可以用”,“资本家他拿这军队去压迫工农,帝国主义者拿起军队去镇压殖民地的革命运动,逞他的声威,或压迫本国的革命运动”。同样,“中国被压迫的民族及其他被压迫的弱小民族,觉悟到帝国主义者和军阀的压迫的时候,也会从他的本身造出的武力用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周恩来这时已开始认识到军队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他说:“军队的组织有很重大的意义,是实现我们的理论的先锋。”(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纪念册》)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说,我党在成立的三四年中,“不懂得直接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但是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周恩来就是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军事重要性的代表。
在东征途中,周恩来在东莞一次讲演里,分析新旧军队的根本区别,阐述了政治工作在建设新型革命军队中的重要作用。他说:革命党几十年奋斗没有成功,“因多数军队均系前清遗留而来,即有新招之兵,仍仿前清编制,此种军队不知人民痛苦,不知政治意义”。要使革命成功,“须有真正之革命军,须有为人民所用之军队”。因此,在军队里“于军事教育外,授以政治教育,告以中国如何受列强压迫,军阀压迫,以及农工商各界之痛苦,告以解除压迫与痛苦之途径”。(1925年2月18日上海《民国日报》)
第二,制订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加强政治教育。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既可宣传新三民主义,也可以宣传共产主义。军校曾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阅读。政治部制定的《政治训练班纲要》规定给学生讲授八门政治课,“帝国主义之解剖”、“社会发展史”列为重要内容。所有这些,都为宣传革命思想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方便条件。为使政治工作坚持经常,军校制订了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定期举行“政治讲演”,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廖仲恺、恽代英、肖楚女、吴玉章等,都应邀在这里作过讲演。在学生中,定期以区队为单位举办“政治讨论会”,主要讨论国内外形势,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等。军校还设有“政治问答箱”,学生可随时把疑难问题投入箱内,由政治教官予以解答。后来,政治部曾把恽代英、肖楚女、张秋人等解答的问题汇编成《政治问答集》,长达十余万言,是一本针对性很强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的重要教材。
第三,率领黄埔学生军,参加第一次东征。当时的广东革命政权很不稳固,受到内外敌人的夹击。特别是盘踞在东江一带的陈炯明,对革命的威胁最大。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第一次东征于1925年2月开始。周恩来作为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黄埔学生军,参加了第一次东征的右翼作战。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这支年轻的革命劲旅所向披靡,连战皆捷。在敌强我弱、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后来周恩来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如果从单纯的军事观点上说,以二十万众的粤、湘、滇军血战经年不能打败陈炯明,后来只加两个团(即黄埔学生军——引者),以数千之众,即起了全部胜负决定的作用,这不是奇迹吗?这是由于新成立的两个团,是新的革命军队,是有着革命的三民主义作政治工作基础的军队。政治力量超过了敌人,提高了战斗力,保障了军队本身及军队与人民的团结。”(《周恩来选集》第93页)出发前和东征作战中,政治部一再激励官兵为“救国救民”而英勇作战,要“千万爱护人民,不可扰乱人民”。他们十分重视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出发前专门组织了宣传队,每到一地,便广泛进行宣传工作,着重申明东征的目的,号召各界群众组织起来,与革命军并肩作战。2月6日在东莞商务分会及市民联欢大会上,周恩来说:“此次军校出发,是为人民解除痛苦而来,但全恃本校军队,力量太小,若无人民援助,仍不足负重大责任。故本校极希望东莞人民通力合作,以促革命成功。”政治部还注意瓦解敌军,向敌军官兵揭露陈炯明的真面目,在传单中历数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勾结段祺瑞、鱼肉人民的种种罪行,号召他们弃暗投明,“倒戈反攻陈逆”!
第四,建立左派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反击国民党右派。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1925年2月1日,“青年军人联合会”宣告正式成立。这是以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并联合其他军事学校中的革命军人组成的左派组织。其主要成员有蒋先云、周逸群、王一飞等。它的成立宣言,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形势,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我国成了半殖民地的国家;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互相争战,我国因此又成了兵匪、军阀、帝国主义共同捣乱的残局。宣言号召革命的军人们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的统治。由于共产党员的积极作用,这个组织发展很快,会员遍布全国各地,达两万余人。他们在各项革命活动中表现突出,有了颇大的影响。“青年军人联合会”鲜明的立场和革命行动,使得一小撮右派分子感到恐惧。1925年4月24日,黄埔军校中的反共学生纠合起来,正式成立了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他们的头子是贺衷寒、缪斌等人,得到了军校中右派分子王柏龄等的支持。他们发行刊物,散发传单,对“青年军人联合会”肆意攻击和诽谤。周恩来支持“青年军人联合会”针锋相对地反击孙文主义学会的进攻,这样就打击了它的反动气焰,缩小了它的影响,使革命力量占据上风。
周恩来同志在黄埔军校的革命实践,在当时有力地推动了军校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进行;并且为后来我党直接创建工农红军准备了骨干,提供了经验。他是我党在军队中进行政治工作的伟大先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