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从实际出发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08
第3版()
专栏:群言堂

从实际出发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中国科技情报所 王余卿
解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国交通运输网全长已达124.1万公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运输体系。但是,长期以来在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上缺乏明确的政策,致使交通建设脱离我国实际,运输能力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薄弱环节。
铁路是陆上运输最有效的工具。目前,我国铁路已发展到5.19万公里,较解放时增长1.3倍,客、货运量分别增长7倍和18倍。但是,我国铁路密度小,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承办的货运中,短途运输比重甚高,如100公里以下的运输竟占24.5%,严重影响铁路发挥本身的长处;加之80%的运量集中于东北和沿海铁路,使许多线路处于极度紧张的运输状态。三十年来,我们虽然兴建各种铁路新线90余条,但由于六十年代以来过分强调内地铁路建设,忽视沿海老线的改造,致使投资额的86%消耗在内地铁路建设上。而内地一些铁路建成后,运量不多,既耗费了投资,又无助于工业和人口集中的沿海地区运输紧张状态的缓和。建设新线,增加路网密度虽是好事,但长期运量不足,又要维持运营、养护,在经济上的负担是相当大的,实际上形成一种“包袱”。
有人曾做过统计,为解决当前铁路运力不足问题,需要改造单线铁路600公里,增设复线1,300公里,修建电气化线路3,000公里,并改造大量相应的技术设施。立足铁道部门,采取这些措施,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从发展全国交通运输网,全面提高运输能力来看,单纯采取这种措施就值得商榷了。
首先,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铁路经过这样大规模的改造,它的充足的运输能力可延续多久?据预计,到1990年,又将有四分之一的铁路干线的运输能力接近饱和状态。这就是说,上述大规模技术改造完成不久(很可能尚未全部竣工),又将出现新的运力不足局面,这样岂不形成无止境的循环性工程?
其次,应以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在铁路本身寻觅潜力。现有铁路中除一部分线路运力极为紧张外,有相当数量的线路尚有潜力可挖。如北京—山海关—锦州—沈阳线运输情况十分紧张,而与其平行的北京—承德—阜新—沈阳线的运输却绰有余力。后者稍经改革,引导分流,无疑会大大缓和京—山—沈线的运输压力。其他铁路线也可能存在相似情形。
再次,必须充分发挥铁路运力紧张地区的其他运输工具的作用。如长江、珠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水系均可通航,航道长达13.6万余公里。由于多年来对水运重视不够,水利电力建设给航运造成很多困难。全国修建的4,000余座水利闸坝,阻碍通航的达1,600多座。因水利闸坝碍航和缺乏维修整备而淤浅,使通航里程比六十年代初减少3万余公里。我国水力资源丰富,运输潜力很大,一经适当安排,即可发挥作用。河上发展顶推船队,每队一般可载货3万吨(以3万吨计算,相当于50吨车皮600辆),多则6万吨,而且燃料消耗也很少。
公路运输,是仅次于铁路的交通工具,而且它在许多方面优于铁路。汽车的机动灵活性配合公路造价较低的特点,可使公路网遍及全国山区僻壤。只有公路普及,才能保证全国各地的经济顺利发展。
但是,我国公路现状比较落后,数量少,质量差,在拥有的87.5万公里公路中,一、二级公路仅占1.3万公里,有铺装路面的全天候道路更是寥寥无几,与我国的实际需要很不相称。根据地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公路建设是当务之急。
加速公路建设,必须提高我国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以各国首都为例,英、美、法各国首都道路率都在23%以上,美国华盛顿最高达43%,我国北京仅为13%,而且道路标准偏低,路面上行车流之间不设隔离带,缺少立交设施,人力车、畜力车同道,自行车、机动车混行,秩序乱,车速低,既费燃料又不安全。
加快公路建设,还要改进和淘汰那些耗油过量的车辆,以及大力加强汽车的使用管理。国外因私人汽车过多造成燃料的严重浪费,而我国的汽车绝大部分隶属各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在使用上只讲方便,不计经济核算,公车私用现象极为普遍,空驶、欠载行车比比皆是。如不严加控制,实行科学管理,其浪费程度不亚于国外。至于专门从事运输的专业车辆,应实行严格的科学调度制。值得仿效的是,日本专业汽车运输组织对车辆的严格使用管理,有的大型企业甚至以电子计算中心联结各地终端装置来掌握、控制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许多长途运输汽车日夜兼程,正副司机在车上交替食宿,运输效率极高,堪与管理经营好、设备先进的国家铁路相比。
总之,为了保证我国四化建设需要,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尽快提高我国的运输能力,把各种运输形式都有效地利用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