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井冈山斗争开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08
第5版()
专栏:

井冈山斗争开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毛升平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聚和发展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这是我党独创性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同志是这条道路的主要开拓者,他领导的井冈山斗争则是这条道路的伟大开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党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被派到湖南,在1927年9月9日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部队受挫后,9月19日集合在浏阳文家市,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在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等的支持下,毅然决定向湘赣边界山区农村进军。这是把工作中心由敌人力量比较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的战略转变的开始。
9月29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约千人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对部队进行改编。这就是有名的“三湾改编”。改编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使部队开始成为根本不同于旧军队的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可靠工具。
10月3日,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古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决定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12月,毛泽东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1928年春,毛泽东宣布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筹款要归公;不拿工农一点东西。经过逐步发展和完善,最后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井冈山还实行医治伤俘和释放俘虏的政策。
毛泽东在上井冈山前后制订的一套制度和原则,从政治上、组织上、纪律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从1927年10月上井冈山到1928年初,毛泽东率部队在井冈山地区恢复和发展了地方党组织;团结、改造了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扩大了工农革命军,建立和发展了地方武装;发动群众开始打土豪分田地;在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下,开展游击战,粉碎了敌人的进剿,扩大了红色区域,建立了茶陵等县的革命政权,创造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根据地。这期间,还建立了正规军队、地方武装和群众三结合的武装体制,这是人民战争思想的最初体现。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来井冈山,与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红军主力扩大到5,000人。
在井冈山时期,曾出现“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也就是红军、红色政权能不能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毛泽东在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和同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二大”一再作出了肯定的答复。他的答复集中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毛泽东调查研究了中国的国情,指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的农业经济,而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而又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各个帝国主义支持的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混战,使我党有可能在他们统治薄弱而我党在第一次大革命中建立了群众基础的地方(赣、湘、鄂、粤)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他断言:“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但是他又强调:“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比如,他反复强调要搞工农武装割据的根据地,坚决反对单纯的军事冒险或离开根据地过远过久的流动游击;根据地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在敌人政权暂时稳定的时期和破裂的时期,根据地对四围敌人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等等。
1929年1月,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向赣南进军。在一年中创建了赣南、闽西根据地。
1929年,赣南、闽西根据地范围日益扩大,建设根据地的经验更加丰富。12月,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古田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党的“九大”,即古田会议。会议根据中央9月来信的精神,对红四军的实际情况作了周密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红军的建设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来建设人民的军队。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红四军党的“九大”决议,即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对于我军和我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明确肯定了全党的工作要以农村为中心。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也就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在中国的民主革命中,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改革是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村根据地是革命的战略基地。三者是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
关于武装斗争。毛泽东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为解决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成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规定了扩大人民武装的一套办法: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也就是朱德所说,毛泽东的思想是到处撒种子,武装群众,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他提出了把正规红军和地方红军结合起来,把武装的群众和非武装的群众结合起来,以红军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他和朱德等创造了一整套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即: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建立比较巩固的根据地,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等等。
关于土地革命。毛泽东在秋收起义时就提出了没收整个地主阶级的土地以满足农民要求的正确主张。在井冈山时期,开始是进行打土豪的游击暴动。毛泽东同时进行社会调查,写了《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对湘赣边界地区的土地占有状况和农村阶级关系作了分析,为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土地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28年12月,毛泽东写了我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土地法,即《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他又写了《兴国土地法》,为党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总方针打下了基础。
关于政权建设。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就特别提出工农兵政府的代表大会和执行委员会的关系问题。他说,群众“普遍知道的‘工农兵政府’,是指委员会”,“他们尚不认识代表会的权力,以为委员会才是真正的权力。”而“没有代表大会作依靠的执行委员会”“往往脱离群众”。所以,毛泽东在那时就开始着手制订详细的各级代表会组织法。这是在根据地中建立民主政府的开始。毛泽东那时还提出了党政关系问题。他说:“党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执行的时候必须通过政府的组织。”
总之,把工作中心转到农村,从井冈山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我们党的一个伟大的创造。但是,正如周恩来在《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中所说:“讲到乡村中心的时候,还必须联系到一个问题,即农民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我们党经过长期的实践,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中,基本上证明了“在脱离城市无产阶级的情况下,也能够锻炼成为一个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党”,这才解决了把全党的工作中心转到农村的问题。否则,即使把工作中心转到了农村,也难免要失败。由于有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一开始从井冈山出现,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星星之火,终于燎原。我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从井冈山开创的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同历次左倾错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起义的方针相反,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光辉范例。这条道路使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这条胜利道路的创造,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巨大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