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喜看东方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09
第7版()
专栏:埃及通讯

喜看东方舞
本报记者 林皎明
去年12月,由王昆同志率领的中国东方歌舞团访问埃及。埃及国家民间艺术团曾向中国女演员教授东方舞。时隔不到一年,埃及国家民间艺术团回访中国。他们要把埃及人民的友谊,连同他们的东方舞,一起带给中国观众和艺术家。
在世界舞蹈艺术中,东方舞以其特殊的舞蹈语汇独树一帜。这种舞蹈最早是土耳其宫廷舞,后来传入阿拉伯世界,为阿拉伯人所喜爱,现在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舞蹈了。在埃及农村,七八岁的小姑娘都会跳。埃及人举行婚礼时,也要跳东方舞。
这次访华节目中女演员的许多舞蹈动作都离不开东方舞。人们感受到的,是浓郁的生活情趣。
艺术团的乐队指挥加麦尔·赛拉迈博士说:“没有鼓,便没有舞”。鼓是舞的灵魂。阿拉伯鼓,多用陶土烧制鼓桶,蟒皮绷面,以鼓面尺寸大小定音。鼓声轻脆的为多。鼓手置鼓于左膝之上,双手扶鼓击节。据说,最出色的鼓师能连续击鼓24小时不乱章法。那灵活的十指,时轻时重、时缓时急地在鼓面上跳跃,鼓声表达的喜怒哀乐,打动了在场每个观众的心。于是,观众也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当东方舞跳到高潮,台上台下常常会由一面鼓指挥着一起舞动。
给记者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那些醉心于自己艺术的埃及艺术家们。他们的演出表达了艺术家们深沉的爱国热情。据团长哈利勒介绍,这个团1960年成立的时候,是由苏联专家一手控制的。民间歌舞艺术只是陪衬。现在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民间歌舞全是在摆脱那套“洋”节目之后,由他们自己到全国各地搜集、挖掘、提炼编成的节目。他们自编、自排、自演,自制服装道具。妙就妙在这个“土”字上。谁看过《驯马舞》、《棍舞》、《脚镯舞》,都会觉得它们散发着芬芳的阿拉伯乡土气。带着它,他们游遍阿拉伯世界和世界30多个国家,现在西方的舞蹈家们纷纷到埃及来留学,专学东方舞。
艺术团的服装、道具、乐器与其艺术水平相比,显得逊色。政府的资助有限。演员们够辛苦的。全年演出日在320天以上。这次访华前夕,演员们只有三天的休息时间。一般演员月薪仅仅50埃镑左右。这是维持中等偏下生活水平的起码收入。艺术家们的足迹遍及上下埃及的所有重要城镇,但不为盈利而演出。哈利勒团长是一位年仅36岁、有抱负的艺术家。他说:“我们的劳动为人民换来艺术享受,盈利不是目标。这是民族艺术家的职责”。熟悉开罗社会的人,懂得这些话的深刻含义。如果不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东方舞跳得那么好的演员,只要肯进夜总会,每跳一小时,少说也能赚个七八十埃镑钱。艺术家的良心是金钱买不到的。(附图片)
埃及国家民间艺术团团长哈利勒(中)在与演员们磋商舞蹈动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