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靠科学技术挖掘生产潜力——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电解镍车间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10
第4版()
专栏:

靠科学技术挖掘生产潜力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电解镍车间的调查
文禾
新增5,000吨电解镍生产能力,主要是靠挖潜革新得到的。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挖掘老企业的潜力,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不能嘴里喊老企业有潜力,而实际上还按老框框想问题、办事情,更不能坐在办公室靠延续了三十年的老办法来编造生产方案。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电解镍车间,设计能力年产1万吨,1964年投产,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解镍车间。去年,他们一不中断生产,二不减少产量,三不伸手要改造资金,只用了9个月就完成了改变电解镍生产主要技术条件的试验,稍加些措施就可以使现有设备生产能力提高50%,一年可为国家增产5,000吨电解镍。
电流密度、电解液的PH值(酸碱度),是生产电解镍的两个重要技术条件。PH值高低直接影响着电解镍质量好坏;同样条件下,电流密度大小决定电解镍产量多少。因此,国内外许多搞电解镍生产的企业,都把提高电流密度作为增加产量的重要手段。
1979年,金川电解镍车间的孙昌儒等几名五十、六十年代大、中专毕业生,在老电解工出身的车间主任徐宝泰大胆支持下,不改变电解液PH值,作提高电流密度增加产量试验,没有获得成功。1980年1月,他们开始作PH值高低对电解镍质量影响的试验,前后经历了120多天,测定了大量试验数据,找到了一种新办法,在电流密度不变的条件下,使电解镍质量明显提高,一号镍品级率由79.49%上升到85.25%(一号与二号电解镍每吨价差1,400元)。以后,在已经提高PH值的电解液中,再次作提高电流密度(增大电流量)增加产量的探索,两个月中反复试验比较,终于取得了成功,电流密度由原来162安培提高到223安培,电解镍产量提高42%,质量很好。整个科学实验过程,以极少经济费用,换来了极大的经济收益。
这两项主要技术条件改变后,为开辟其它增产途径创造了条件。后来,他们又采取两项增加阴极面积的措施,使电解镍产量增长8%以上。这样一来,不增加电解槽子,每年可增产电解镍5,655吨,11种定额材料消耗全部下降(特别是酸、碱、氯气消耗下降幅度较大,纯碱、硫酸、盐酸、氯气的单耗分别下降14%、15.7%、15.9%、13.7%)。电耗增加0.7%,生产一吨镍总成本下降7%。
近三年来,在电解镍车间,类似提高电流密度、提高PH值,以及与它有连带的重大挖潜改造项目还有5项,已经完成了试验或应用,效果也都很好。如试验成功的改造电极隔膜架及扩大阴极面积,全部应用后每年可节约优质木材1,000m3,提高电解镍产量1,470吨。当然,把这些已经找到的增产措施全部用于生产,还要花一些钱解决外围某些辅助条件,比如为提高电流密度要增加送电母线容量;随着产量增加,要扩大堆场;要添几个加热器等等。但是,这要比新建一个年产5,000吨电解镍综合生产能力的工厂,节省时间,节省投资。
最近,参加金川科研的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工程师,全面审查了电解镍车间这项科研成果,并作出了技术鉴定。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办法是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发挥更大经济效益的正路。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电解镍车间5,000吨电解镍生产能力的挖掘,令人信服地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老企业不是没有潜力,而是潜力很大。通过技术改造,既发挥了生产能力,又提高了技术水平,这是完全正确的方针。但是,现在有些同志嘴上也喊,老企业潜力很大,可是,想问题,办事情,还是按老框框,总是想走多要投资,多建新厂这条路,看不到也看不起老企业挖革改,觉得挖来挖去油水不大,不如铺新摊带劲,痛快。对在国民经济调整期间,依靠现有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造,出生产能力,出发展速度,推进企业走向现代化,不大相信,不感兴趣。也有的同志由前几年盲目乐观,热衷于搞本来没有条件实现的大计划、高指标,变成能搞多少算多少,情绪消沉,坐待秋后。
5,000吨电解镍生产能力的出现,可以使人耳目一新,敢于否定那些坐在办公楼里,靠着延续了三十年的老办法编造出的方案。我们要从电解镍车间同志们敢于和善于把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的事例中吸取力量,振奋精神,脚踏实地,认真解决老企业改造中的问题,使我国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