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科学美景胜西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10
第8版()
专栏:心香一瓣

科学美景胜西湖
黄既
西湖之美,千古传颂,游罢西湖归来的旅客,对于那些终年生活在西湖风帘翠幕之中的人们,又怎能不生羡慕之情呢!
我第一次旅行到西湖,是在1936年的夏秋之交。那时看过一些什么奇景,由于事隔已四十多年,现在只剩下模糊的记忆。然而那次走访身居西湖之畔的洪式闾教授,却给我留下了永不模糊的印象。西湖的佳话很多,洪式闾教授的治学精神,却是与千百篇西湖佳话迥然不同的另一篇佳话。
寄生虫学家洪式闾教授去世到现在已经二十六年了。他是我的一位老师。抗日战争前,他在我们的医学院里任教。当时他在杭州的一个研究所里从事研究工作,每当我们医学院有他的课程时,他临时到北平住几个月。他讲课时,学生们听得特别聚精会神。这不仅因为他操着一口的浙江话,听起来有些费力,更主要的是因为他讲得有条有理,引人入胜。他不用讲稿,只是如数家珍似的讲下去,有时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图,以示某种寄生虫虫体或虫卵的特点。他那偏高的身材,圆圆的面孔,头顶有些谢发,手拿粉笔放在胸前,站在讲台上很少走动的形象,那种严肃、认真、沉着的态度,至今还深印在我的心里。
那次我们到杭州,一共有七八个同学。在游西湖之前,我们先到研究所去拜访了我们的这位老师。他正在一间堆满了书籍杂志的房间里写作。在一架屏风的后面有一张床,大概夜里他就睡在那儿的。他带我们参观了研究所里陈列的各种寄生虫和病媒昆虫标本,对于这些标本的来源,他都一一作了解说。
当我们向他告别时,他拿出一些折扇,给了我们每人一把,笑着说,“这是杭州的特产,凡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我都送他一把做纪念,这是我的老规矩。”他接着又说,“不过很对不起,你们游西湖,我不能做向导,因为我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一次也没有游过西湖。”
我们带着惊奇而又钦佩的心情离开了他的研究所。这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在游览中,这位身在杭州而从来没有游过西湖的教授,就成了我们的主要话题。
几十年来,我总想,我那一次旅行的最大收获不是看到了西湖之美,而是看到了洪式闾教授的美的心境。在洪教授的头脑里,是科学美景胜西湖的。明代的文学家张陶庵写过一篇著名的小品文,记载他曾经冒雪乘舟游西湖,一到湖心亭,却见已有人在亭里饮酒赏雪,因而在归途中,舟子对他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痴于游山玩水,由古到今,是很不少见的。其所以痴,不过是敢于冒点风,冒点雨,冒点雪。而痴于科学,却远非那么容易,因为其所以痴,是在于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攻关精神。正因为世界上有痴于科学的人,才有造福于人的科学,才有灿烂的科学史。
洪式闾教授是痴于科学的。然而他不是塞耳不闻窗外事,不分辨政治上的是非的人。解放之后,他是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专家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