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湘豫鄂工农教育开展 城乡普遍建立文化补习学校 一般学校工农成份大量增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8-25
第3版()
专栏:

  湘豫鄂工农教育开展
城乡普遍建立文化补习学校
一般学校工农成份大量增加
【新华社汉口二十三日电】湖南、河南、湖北等省积极开展工农教育工作,已获得显著成绩。
以文化学习为主的工农业余学校,已在湖南、湖北、河南三省中、小城市普遍建立。湖南省仅长沙、衡阳两市,即有一百二十个工人夜校和文化班,参加学习的职工有一万四千七百多人。河南省开封、郑州等主要城市的工人夜校有一百七十三所。开封市工人夜校的学员,产业工人占四分之一。湖北省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工农补习班九百二十一个,学员二万九千五百十七人。土地改革后的河南农村,翻身农民已开始建立文化生活。开封、郑州两市市郊和六个专区(全省十个专区)农村的冬学和识字班,即有四千四百五十三所,参加学习的大部是分到土地的农民,总数在三十万人以上。
为了将工农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一步,河南省中小学校学生中的工农成份已大量增加。一般学校工农子弟占一半以上,最低的亦占百分之二十。海宁县县立中学今春招收的新生中,工农子弟占新生总数百分之九十二。
参加学习的工人和农民,在文化、政治水平上都有很大进步。湖南省许多不识字的工人,目前已能识五、六百字,有的已能写简短的稿子。该省锑品厂的工人参加技术学习班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后,已能绘出简单的机器图形。长沙染织业工人通过文化学习,提高了对人民政府政策法令的认识,主动团结资方成立劳资协商会议。河南省参加识字班学习的农民,五个月来一般已认识一、二百字,最多能识五、六百字。
但目前各地的工农教育工作,还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计划。如长沙市染织工人夜校开学不到两个月,课程就修改了五次。原来该市总工会文教部只拟办四十所夜校,后来每个行业都希望自己搞一套,以致夜校太多,而教员、教室发生很大困难,反而影响了工人学习。为克服以上缺点,湖南省人民政府文教厅、总工会、省劳动局等已组织湖南省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作为工人业余教育的统一领导机关;对业余教育的教材、师资、经费等问题也已作出具体决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