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北京站公用电话亭的服务品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13
第5版()
专栏:好人好事

北京站公用电话亭的服务品德
在北京市电信局市话五五分局办公室里,经常可以看到从各地寄来的表扬信,赞誉北京站公用电话亭的同志。
北京站地区人员稠密,流动性大,电话服务时间性强。北京站公用电话亭在“假如我是一个用户”的活动中,收集整理北京地区的电话号码综合成一览表,为用户查找电话节省了很多时间。他们还将去哪里应坐什么车、在哪里坐、到什么地方换车、下车,写在纸条上,交给外地来的用户。老人、少数民族或来自农村带小孩的女同志,更是他们热心服务的对象。
3月29日,从内蒙古来了母女两人,到解放军某连队探亲。正在小亭值班的王以良、安翠芳连叫两个电话不通,母女俩很着急。后来,王以良几经周折,终于帮助叫通电话,该单位答应派车来接。从早上八点到十点多钟,仍不见人来,母女俩又累又急。安翠芳劝慰她母女俩再耐心等会儿,又打电话催问。车子已经出去了,为什么还没到?王以良按照告知的车号在广场上仔细寻找,怎么也找不到。再次打电话催问,原来车子走到德胜门坏了,耽误了时间。值班同志直忙到中午十二点,把母女俩送走为止。
有时为了一件事要打十个八个电话,值班的同志也从不怕麻烦。今年3月,一位解放军同志拿着“我住中医医院附属医院东区红四楼六号病房速来”的电报来问路。电报上没有发报人署名,这位解放军同志在北京又没有亲属。是谁呢?王以良立即与各大中医医院联系,打了四五个电话,找到东直门内海运仓中医研究院,又与该院住院处联系,请住院处的同志将东区红四楼六号病房所有病人的姓名念给这位解放军同志。原来是他表妹来北京治病,给他发的电报。这位解放军握着王以良的手说:“可算找到了。你们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太可贵了。”
只要用户需要,他们不分份内份外都一样对待。河南农村的17个小青年,来北京学习果树嫁接技术。由于年龄小,又是初次来北京,在街上走失了一个。这个走失的小青年迷了路,不知所住旅馆在什么地方,又叫不出旅馆名。他来到电话亭前请求值班的同志帮助。值班同志首先同旅馆介绍所联系。介绍所不留存根,无法查找。值班的同志分析,这17个人不会住在大旅馆,也不会住在城内。他们就与城外旅馆联系,也未找到。他们又问小青年在北京站坐的什么车,是从哪边来的?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朝外第四旅馆找到了他的那些小伙伴。
用户的要求超出电话亭的工作范围时,值班人员也尽量给予帮助。一位出差途经北京的同志给在京的一个朋友带来小豆。电话联系,这个朋友不在,带东西的同志因中转车要走,也不能送去。电话亭又规定,不能代用户存放东西。怎么办呢?值班同志就叫用户将东西存放在车站的小件寄存处,将存根留在电话亭里,由他们帮助联系。出差的同志放心地走了。第二天,那个朋友就到北京站将小豆取走了。
北京站电话亭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忙用户所忙、急用户所急,做着平凡但有益于人民的工作。用户们感动地说:“你们对用户真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呵!”
北京 牛文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