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侗乡风尚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14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侗乡风尚好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侗族是其中之一。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人口约110多万,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镇远、剑河等县;湖南省的新晃、通道、绥宁、城步、会同、芷江等自治县和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自治县。
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编 者
到过侗乡的人,都有“天好地好,山好水好,人更好”的感觉。
侗家的热情好客,早已传有许多佳话。如果你去侗寨作客,一进屋,主人全家老少都起身让座,老大爷递烟,老大娘端出香喷喷的油茶。油茶是侗家的特产,是用糯米、茶叶、玉米、爆花与油块煮成的,味道很好。
侗家待客最讲究的是
“酸宴苦酒”。家里来了贵宾,他们拿出用糯米酿制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鱼、肉请客人吃。“酸宴”上有酸草鱼、酸猪肉、酸鹅肉、酸鸭肉、酸萝卜、酸黄瓜、酸辣椒……十多个菜,都是酸味的。这些腌制多年的酸肉、酸鱼,一般是不再下锅了,如果你吃不惯,主人就把酸肉、酸鱼放到火上烤一下,也可放在锅里油煎或爆炒。客人吃得酒醉饭饱,主人才高兴。
在侗乡,路上遇见行人,即使素不相识,也相互打招呼,并谦让着请对方先走。特别有趣的是,两个出嫁的姑娘在路上相遇,双方各自从身上解下一根花带或头帕赠给对方,以示尊敬和互祝幸福。在凉亭、鼓楼、风雨桥看见老大爷来了,后生、姑娘们都纷纷站起来让座。平时,青少年在路上遇见长辈,也主动打招呼,让路;在坡上帮助老人扛柴,过河时帮助老人撑船。对老人用专门的尊称,从不直呼其名。
唱歌也讲究礼节。凡是外村寨来的男女青年,本村寨人都要和他们对歌。如果来的是姑娘,就由后生陪她们唱;如果是后生,就由姑娘陪他们唱。
侗家乐于助人做好事。冬天,有人在凉亭、鼓楼生火供人取暖;夏天,有人把凉茶、泉水送到凉亭、鼓楼供行人喝。有的人在自己过生日或逢年过节时,喜欢到鼓楼、凉亭、风雨桥上打扫卫生,在寨子里修整道路,或在小溪上架设木桥。侗族地区的青石古道,上山下坡的羊肠小道,都是人们义务修筑的。有的人一生修了几十里的路。所以,到过侗乡的人都感到行路不难:逢水必有桥,上山必有路,山腰或山顶上有凉亭歇息,十字路口有路碑指道。
(据《民族团结》杂志1981年第八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