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看“活水”怎样流动——武汉地区首次科学技术交易会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15
第3版()
专栏:

看“活水”怎样流动
——武汉地区首次科学技术交易会见闻
武汉地区首次科学技术交易会,出人意料地热闹。由中央和地方所属的60多个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及部分大厂矿提供的500多项科研成果摆满了16个展室。不少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在这儿坐阵“做生意”。许多工厂企业的领导不顾武汉三伏天的暑热,挤在参观的人群里“寻仙觅宝”。
“可找到你了!”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的一位业务领导人,指着交易会上展出的一种名叫无收缩灌浆料明矾的产品,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急需这种明矾,派人到京、津、沪等地购买,但总是买不到,也不知哪家生产。他万没想到,今天竟在这儿碰上了这种产品,而且提供这项产品的就是与他们一墙之隔的邻居——冶金部第一冶金公司冶金研究所。尽管是邻居,由于分属不同的部门,消息如此闭塞,这使他万分感慨。他十分感激交易会拆除了他们两个单位的墙壁,开辟了技术联系的渠道。
科学技术这股活水流到哪里,就会给那儿带来生机。武汉吉普车配件厂因为产品不对路,生产任务严重不足。近年来他们一直在寻找可供投产的新产品,但终没有找到“新米”下锅。这家工厂的领导人愁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他以碰碰“运气”的心情来到交易会,结果发现了一批适于本厂投产的新产品,当场与武汉市工具设备研究所签订了“汽车节油控制器”和“无电池手电筒”两项技术的有偿转让合同。主持交易会的同志告诉记者,象武汉吉普车配件厂这样在交易会上“饥中得食”的工厂还有不少家。
一天,汉阳县灯具电镀制品厂的领导人,心急火燎地来到交易会上,提出希望在一个星期之内帮助他们解决电镀技术问题的要求。原来这个厂由于工艺技术落后,电镀成品率很低,使委托加工的厂家蒙受很大损失,纷纷要求终止加工合同。武汉市科学技术服务公司的同志组织他们在交易会上提出技术招标,很快与市电镀技术研究会签订了技术援用合同。结果只用了4天时间,花了300元技术改造费,就使电镀成品率从30%提高到85%。这家工厂的声誉也随之提高了。
科学技术一旦有了适当的流动渠道,变成了流动的“活水”,也就变成了真正的生产力,反过来也促进了科研工作本身的发展。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的展室里,人们围着一种类似菊花的植物标本问这问那,这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早几年从国外引种过来的一种叫甜叶菊的植物。这种植物叶子所含糖甙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的二三百倍,并且有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功能。这项科研成果在交易会上引起省、市领导以及食品工业部门的重视。其中轻工业部武汉轻工设计院的一位领导一连几天在这儿“相亲”,最后要求植物所帮助解决从栽培到提炼的全套技术。这对原来只准备作完引种试验就算了事的科研人员教育很深。
武汉市绝缘材料厂生产的玻璃纤维绝缘套管,耐热性能只有105℃,这是目前的一般水平。为了提高这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该厂愿意拿出科研经费,希望科研部门帮助把这种套管的耐热性能提高到155℃。这是一项赶超国际水平的研究课题。正打算开展这项研究而发愁经费不足的武汉建材工业学院,欣然承接了这项任务。
负责“招标”工作的同志告诉记者,交易会上收到上百项各个工厂送来的技术难题,其中不少都是科研单位很好的课题。这些技术难题在交易会期间绝大多数被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认购”。这就为一些科研单位解了“饥”。六机部在武汉的一个研究所有工程师500多人,近年来上级下达的科研任务不多。他们也曾派人外出寻找课题,但因为人们对他们的情况不够了解,结果“寻食”效果不大。而在这次交易会上,他们通过本所产品的展销,引来了一大批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科技人员也有了用武之地。武汉市自动化光学研究所原来也是一个“吃不饱”的单位,在这次交易会上也成交了好几个技术项目,以前发愁没事干,现在却有事干不完了。
本报记者 屠正峰 王友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