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月下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15
第8版()
专栏:

月下情
许伟
听我父亲说,在我的台湾老家,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那是最热闹的。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只特大的印有嫦娥奔月图案的月饼,再配上中秋四果(香蕉、凤梨、文旦柚、莲雾)和用芋块炒成的米粉供奉月亮。等到圆月升到中庭,全家人焚香拜月之后,就开始尽情地欢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贺活动。
有一年中秋节,我在北京一位姓陈的老台胞家中寄寓。陈老伯六十多岁,是一位曾参加过“二·二八”起义的老战士,离开台湾家乡三十多年了。中秋那天,陈老伯亲手烧了十几个台湾菜。入夜,在室外的阳台上摆上一张圆桌,邀请我这位老乡和他全家一起就餐。月挂中天,周围的世界,象是披上一层淡淡的银装。在这美好的月夜中饮酒,酒未尝口,我已先感到几分醉意。我有些奇怪,陈老伯不停地朝我旁边一份空余的碗碟里布菜,神情那样虔诚。陈伯母笑着向我解释,老头子是在请家乡亲人用菜呢。这个方法可真奇妙,我觉得旁边真有人坐着似的,脑子里还想象起陈老伯台湾亲人的形象。
饭罢,我们坐在阳台上赏月闲聊。陈老伯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他老家过中秋的风俗,甚至,还提到了他小时候光着身子在河边掏礓石,在老榕树下听白发公公讲祖先在大陆的故事……。我直到夜深才去就寝。一觉醒来,发现陈老伯还坐在月下。原来,他按照家乡的风俗,离家游子要在中秋夜晚为亲人守夜,一直到月亮下山,以祈求月神保佑亲人平安,家乡五谷丰登。
我感叹陈老伯对家乡的情真意笃,然而,台湾和祖国大陆不幸分离,在月圆人缺的中秋夜晚相思的,又何止大陆这一边呢?
今年夏天,我在福建遇见了一位台湾的渔船船长,他是山东人,在孩提时,就随着父母来到台湾。他和船员借避风浪之机到大陆观光游览。在他们临行前的联欢会上,船长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怀乡小调:
“三十年呵情未了,年年却在台湾老。孤孀悲夜月,游子头飞雪。何日可还乡,以慰生平望。”
船长唱完,余兴未尽,又激动地向我们介绍了他学会这首小调的经过。三年前,他还在台湾军队里服役,中秋前夕,他禁不住对同伴说了几句思念家乡的话。被一位少校狠狠训责了一顿。中秋节的晚上,船长到一位朋友家里参加山东籍军官的聚会。起初大伙儿都闷头喝酒,后来有一人打头,哼起了这首怀乡小调,其余人也跟着唱了起来。船长猛然发现,带头唱歌的竟是那位少校。事后少校和船长无拘束地闲聊起来。原来他1949年告别了山东老家的妻儿,在台湾三十多年还是孑然一身。他对仕途早已死心,只求在有生之年能重回故乡。说着说着潸然泪下。船长这才明白,少校并非有意和他为难,而是为了不把事情扩大才这样做的。从此,这首小调就经常在船长的心头荡漾。
人们所以喜爱中秋的圆月,因为它象征着人间的团圆,我虽然时时也尝受着分离的苦楚,可每当抬头仰望着中秋的月亮,内心就充满了希冀:总有一天,我们会团圆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