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瑞典能源展览会第一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17
第7版()
专栏:

瑞典能源展览会第一天
本报记者 吴迎春 李景卫
16日上午9时40分,在秋天明丽的阳光下,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并肩而立。在掌声中,余秋里副总理剪彩,瑞典能源展览会在首都北京展览馆正式开幕了。
聚集在展览馆门前的800多中外来宾兴致勃勃,目睹了有第一次来华访问的瑞典国王和王后亲自参加的开幕盛况,秩序井然地进入了展览大厅。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陈列着370幅巨大图片和实物,生动地展示出瑞典在利用水力资源、核能、太阳能、风能以及生产和节约能源技术方面的智慧和技术。参加展出的20多家瑞典公司的讲解员站在展品旁边,在热情地向中外来宾作介绍。
这次能源展览会是瑞典在我国举办的能源周的一个重要项目。它是根据1978年中国和瑞典签署的工业科学技术合作协议,由两国政府混合委员会决定举办的。人们称赞这个展览是中瑞科学技术合作协议结出的丰硕果实。参加展览的瑞典阿斯艾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纳尔逊先生对记者说,几年前我们两国签订了协议,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和学习”。现在又通过举办展览,“促进两国的友谊和能源合作”,他表示愿意来中国工作,为促进两国的水电发展作出贡献。能源专家莉柯特女士从事能源研究已好多年了,和善的脸庞透出一股精灵的神气。她对今天碰到这么多的中国同行感到十分高兴。她对记者说:“中国资源丰富,煤的储量和产量很多,而“瑞典资源缺乏。但我们有利用煤炭资源的先进技术,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进行合作。”
展出的图表告诉观众:瑞典本国的石油、煤炭资源是不足的。它每年进口的石油占瑞典能源消费总量的70%。七十年代由于石油价格暴涨,进口燃料费用增加,瑞典外贸出现很大赤字,经济发展受到了损害。于是,1975年,瑞典制定了新的能源政策,随后不断加以完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节能,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并发展新能源。展览会反映了瑞典执行这一能源政策和发展本国资源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水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核能的利用有一定的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也在逐渐扩大。现在,瑞典已利用的水利资源占可经济开发的水力资源的46%,水力发电占瑞典使用的电力的60%,核能发电占25%。展出的图片上显示了丰富多采的各式各样的发电设备和新技术,如水电设备、核电站设备、风车、太阳能接受器,节能装置等等。由于执行新能源政策的结果,今年上半年瑞典石油进口比去年同期减少200万吨。瑞典政府打算到1990年把本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由70%减到40%左右。
我国观众从瑞典的展览会中获得了不少的启示。我国的能源资源丰富,如果也能象瑞典那样地利用各种能源,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将会出现多么美好的情景啊!尤其是在水力资源的开发及能源的回收利用方面,我国还有很大潜力。正是这一点引起了中国同行们的强烈兴趣。电力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人边看边对我们说,我们的水电资源的利用占可经济开发的4%,和瑞典相比利用率很低。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可做,也可以和瑞典方面交流合作。
展览馆另一侧是“低能耗系统”,这里聚集着更多的观众,是什么吸引起他们的注意呢?
原来是废气热量回收设备及集尘和除硫系统的展品。这些设备本领确乎不小。独户住宅安装上一个热量回收装置,室内排出的热气都可回收利用,这装置每年可节约6,000度电,而集尘和除硫系统可使燃煤锅炉出来的黑烟变成白色,大部分飞尘回收后可生产成水泥,剩下部分还可净化。这些设备既解决了污染问题,也节约了能源。
首都钢铁公司钢研所能源组一位技术员在参观这些设备时说,他们对废气废热“回收利用得很好”,“我们要努力学习研究。”(附图片)
瑞典公司的代表在热情地向中国观众介绍展品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