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在农民需要的岗位上——刘忠和坚持大家畜配种工作十八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19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在农民需要的岗位上
——刘忠和坚持大家畜配种工作十八年
甘肃宁县早胜牛场副场长刘忠和,搞大家畜配种已经十八个春秋了。1963年,他从西安畜牧学校毕业踏进这个牛场时,看到农村缺少大家畜,立志钻研大家畜配种技术,在这个农民需要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从惊蛰到白露是牲畜配种旺季,天天都有数十头甚至上百头牲畜到牛场来配种。刘忠和忙得起五更睡半夜,一顿饭分几次吃。他家在陕西省,在牲畜配种旺季,有时家里出了什么事,他从不请假。有一年,他家里房屋被雨水泡塌,爱人一连几封电报催他回去。他只给爱人回了一封信,一直到配种旺季过去才回了家。
为了提高配种怀胎率,他十八年来坚持作配种记录,建立档案。如今,牛场所在地早胜公社各生产队育龄母畜的口齿、颜色、发情期,他都能说出来。有的牲口到了配种时候没来,他就捎口信,写纸条通知,有时索性自己去。一次百里外的泾川县高平公社来了一头多年交配不孕的牛。刘忠和白天对这头牛作了详细检查,晚上又赶到几里外的客店找畜主了解情况,终于弄清这头母牛不孕的原因,采取新的治疗方案,终于使那头牛怀孕了。
刘忠和常常钻进生产队的牲口圈里,向有配种经验的饲养员请教;常常在灯下攻读有关家畜生理学、解剖学和配种学的书籍。育龄母畜不发情,过去一般注射雌性激素催情,但常常只引起母畜假发情,不排卵。刘忠和摸索出用当地野生荠荠菜和当归浸膏片饲喂和灌服,效果很显著。
刘忠和在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大家畜配种技术进行了理论总结,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他用热情和技术,在农民需要的这个岗位上,勤恳服务了十八年,为农村增加大家畜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本报记者 何懋绩 胡国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