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在世界乐坛上为国争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19
第8版()
专栏:

在世界乐坛上为国争光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吴祖强
从去年起,在中断了十多年之后,我国年轻的音乐家重又出现在国际音乐比赛的行列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一年,在华沙举办的第十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刘忆凡获得了一项特别奖励;而更加令人高兴的是,十七岁的胡坤在芬兰第四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荣获第五名。这是我国首次在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取得名次,轰动了赫尔辛基,振奋了国内小提琴界。今年,我国先后派出15名选手参加了在六个国家举行的七项比赛,共有六名选手获奖。6、7月间,佳音频传,获奖选手中,李坚取得了在欧洲有很大影响的法国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中的一项大奖(第二名),在巴黎的音乐厅里掀起了一阵热潮;诸大明则在被称为世界五大钢琴比赛之一的,难度极大的美国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战胜许多强手,获得了第六名,引起美国音乐界的很大重视;刘捷和叶英在巴西第十届里约热内卢国际声乐比赛中同获三等奖及“纳日拉·雅博尔”特别奖,显示了我国青年声乐演唱艺术的水平,赢得了听众们极为热烈的欢迎。
得到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国内外都深知“十年浩劫”给我国音乐事业,尤其是音乐教育事业所造成的灾难性破坏程度。因而人们几乎无法相信这些中国的年轻选手确曾经历了那个不仅外国,也包括中国的音乐遗产差不多被禁绝的漫长年代;人们也难于理解中国音乐家们在极其艰难的环境和非常落后的设备条件下进行工作,如何能在短短几年中重新又培养出了人才?外国朋友们认为在中国又出现了奇迹。我想,若说是“奇迹”,它的根源首先是因为中国人有志气,有骨气!我还想,中华儿女毕竟是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滋养而成长的,我们不仅有志气,还有能力。志气、能力,再加上勤学苦练。我们的年轻的音乐家们正是凭借这些,在与其他的选手相比处于几倍困难的条件下,为我们社会主义伟大祖国争来了荣誉。
唯其如此,所获得的成绩就愈加难能可贵。
人们常说音乐是唯一的国际共同语言,又说音乐可以到处飞翔,就象插上了翅膀。这无非都是指音乐作为声音和“共同语言”的艺术,往往能够超越国家、民族、地区、甚至时代的界限,传达彼此的情感和思想。也因此,在各国各族人民之间,音乐一直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音乐交流既能相互促进文化的发展,也可以增强人民之间的友谊。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参加国际音乐比赛曾是我国与其他各国人民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我们一些有成就的音乐家,就是当年国际音乐比赛的获奖者,他们既曾为国家争光,也通过比赛获得艺术上的进步,从而在发展本国、本民族的音乐事业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贡献。
让我们向获奖的青年音乐家们致以衷心的祝贺,也向付出了辛劳和心血的指导教师们表示深切的慰问和敬意。特别需要指出,值得我们自豪的是,这一系列的获奖者全都主要是在我国自己的教师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这和五十、六十年代主要依靠外国专家的帮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今后参加各项国际比赛加强计划和组织安排,要给以应有的重视,以保证年轻选手能有条件去获得更好的成绩。作为美育之一的音乐,在培养、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也是体现国家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的体育健儿勇往直前,为国家争得许多荣誉。我国青年音乐家们也将和他们一样,要在世界乐坛上为国家争得应有的,与我们伟大祖国相称的地位,为我国和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